很多喜欢独处的人都十分享受独处期间那种与世无争、能够自己想自己事情的时间。而且独处可以让一个人静下心来去思考某些问题,往往越是在这个时候思路会越清晰,有很多事情想想就通了,也明白了自己下一步应该怎么样去做。基于这一些情况来说,喜欢独处并不是一件坏事,反而是一件能够让你捋清思路的事情。另外,假设你或者身边有人真的老是一个人呆着,而且行为出现古怪的现象,那么你可能就需要留意一下了,因为人始终是一种群居的动物,而且在社会环境的要求一下,个体和个体之间需要有适当的交流才可以更加促进个体的身心发展,不然一个人老是独处的话也会出现胡思乱想的现象,这也是不利于一个人心理健康的发展的。
对于一个内向的人来说,独处呆着让你觉得很舒服;然而,对于一个有社交焦虑的人来说,独处只是为了减少焦虑。换句话说,内向的人能从独处中或是一对一的小范围交往中得到能量。一个人呆着会让内向的人感到神清气爽,类似充电的感觉。相反,有着社交焦虑的人被恐惧情绪主导。社交焦虑的人在独处时可能会感觉不那么焦虑,感觉也还不错,但这更多的是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而不是快乐的感觉。社交焦虑的人可能会告诉自己“我猜不在乎去不去那个party呢”或者“我才不在乎去不去和那个谁吃饭呢”。然而,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回避与他人的交往会让他们觉得十分孤独或是不安。但是回避焦虑的动机又是如此强烈,以至于社交焦虑的人为了避免自己尴尬或者看起来很蠢,而回避其实本来很想去的社交场合甚至是很渴望的约会。
喜欢独处的人,要么是经历过艰难困苦与挫折之人,大彻大悟后,大智若愚的智者;要么生来就是一个孤独者;要么他们为自己心目中的目标,为了实现自己心目中的目标,潜心研究,全心全意埋头奔波的人,最后完成了自己的目标。
一个人静坐并冥想在近段时间内所发生的事、所遇到的人和自己内心所产生的各种想法,这种独处是为了找回一种清明的状态,独处之后可以让自己觉得头脑变得非常清晰、非常冷静。
他们总是遵从自己内心的心愿,听取自己对自己的声音,久而久之,他依然认为这就是他的性格与生活,而且他也会认为,世界上所有的人也过着他这样的生活。这就是一种另类的独处。
内倾型个体在内部世界中获得支持并看重发生的事件的概念和意义,因为他们的活动更偏于精神性,他们倾向于在头脑里安静思考以加工信息。比起社交他们更喜欢独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