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学的时候,我们把一些和功课无关的书籍叫做课外书。有一段时间一直读刘墉,《从跌倒的地方爬起来飞扬》、《在灵魂居住的地方》、《萤窗小语》、《超越自己》、《创造自己》等等,他的书我读的很舒服,后来又读郭敬明、韩寒、金庸、莫言,读谁的舒服就易制毒,至于名著与否,感觉无关紧要,关键是你想不想读,读不读的下去,读完之后是否有收获。
由于当时公司集体宿舍,没有网络,我又再次拾起自己的学习热情,沉迷上了的文学。文学是我一直喜欢的,从小就喜欢,基本上文学的那颗种子随时都会被激活。文学种子在被激活后,周末我就沉迷图书馆,偶然接触了哲学和经济学的知识,当时觉得经济学和哲学能解释世界的一些现象感觉很有意思、不可思议,比较玄。
读高中的时候没日没夜地玩乒乓球、打羽毛球。下课后,就飞速地往教室外冲出去,开始打球,甚至上课铃声响了,我也总是叫小伙伴在拖一个多回合,周末就不用说了。现在想来,简直是不要命了,大概分析沉迷的原因就是:体育是我高中以前未体验的东西,极其低新鲜,从而给我不一样的快乐和体验。
在高中以前,我基本上所有时间都在学习,从来不和其他小伙伴出去玩耍,独自宅在家里,看着各类书籍,做着各类题目,甚至我的床上全是堆砌着各种杂志、文摘和报刊以及各种习题库。现在想来实在是疯狂,现在分析大概是那时候我的求知欲极其的强烈。
之所以接触音乐,刚开始是因为朋友的推荐。学了很久横笛连吹响都很难,不过不练习横笛,又感觉自己每天就好像少做了些什么事,后来就又重新拿起了横笛练习了起来,后来又接触了吉他、钢琴,大学选择音乐专业,我和音乐也算是接下不解之缘吧。
高二下学期,有一次被同学拉去上网,发现了一个社区,当时就喜欢的不得了,不仅可以跟里面好多的共同爱好者交谈,还能给作者留言。因此,我就开始了我的沉迷,后来玩起了各类社交聊天、贴吧、空间和社交小游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