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最大的,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是慢慢脱离自己原生家庭的过程,随着年龄的增加,父母家庭的对自己的影响会越来越小,而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职业圈朋友圈和自身个性的影响会越来越大。
作为爸爸的我,我会问小丸子,“你知道爸爸最喜欢谁?”小人精小丸子会说:我,小丸子!这个时候,我会很严肃地告诉她,不对,爸爸最喜欢的人是小丸子妈妈,forever!说一遍,爸爸最喜欢的人是谁?小丸子:妈妈!亲子关系不是家庭的核心关系,只有夫妻关系才最重要。首先,最重要的是让夫妻有了自己的生活,更多关注彼此,确定家庭的情感表达模式,该约会就约会,该度假就度假。孩子只是我们快乐的分享者,而不是剥夺者。其次,让孩子更加独立,不依赖,也不会自我主义,唯我独尊。再次,让孩子学会夫妻家庭的正确模式,知道怎么经营家庭和情感。某种意义上,原生家庭的模式,在早期经验中对孩子以后理解家庭、情感、两性关系都至关重要。最后,真正传递首孝悌次谨信的弟子规思想,爸爸妈妈如果都彼此不尊重不相爱,孩子还怎么孝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孩子的启蒙阶段家庭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生活习惯,言行举止多多少少有父母的影子,孩子小,模仿是第一天性,家庭环境恶劣势必造成孩子的性格畸形,无疑会给成长之路带来负面能量。所以,尽可能在孩子面前保持微笑,多些鼓励,别轻易的否定孩子的优点,别过多干涉孩子的自由,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接收了阳光才会灿烂,染上了陋习就会阴暗,培养孩子对正确和错誤的分辨能力,这样家庭出来的孩子,一定是最优秀的。
幼师一枚,十年年职业生涯,心累,熊孩子后面是熊家长,好孩子后面是好家长,经常有家长说他的孩子是一张白纸,怎么到了幼儿园就出现了这么多问题?我只想说,能说出这句话的,智商也高不到哪去!这张白纸已经在你的家庭环境中被你熏陶了三年,送到幼儿园已经成型了,你还以为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只是一句老话吗?现在这都是已经有科学理论依据的事实了!所以,家庭环境的影响非常大!
在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到有些人是打开的,是开放的,很容易跟他人合作,形成正向的气场。但也有些孩子,是内向的,甚至是给人排斥性力量的。这些跟家庭教育也是有关系的。尤其是父母的相处模式,父母与孩子的相处方式,兄弟姐妹之间的互动方式,都会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而孩子成年之后的择偶观、家庭观也跟家教分不开。
细细想来,我从小得到的爱是残缺的,这大概是我性格形成的主要原因,在我印象中,我的父亲总是很严厉,我小时候在家看电视,玩电脑,他回家后大多是训斥,导致我现在对钥匙插进锁芯的声音特别敏感,一听到这种声音心里总会一颤,生怕迎来的,又是一顿训斥,尽管我不是在看电视,玩电脑或者其他的无关学习的事。这大概就是小时候留下的阴影吧。我从小是在批评式教育长大的,我一年级考双100的拿全班第一的时候,说我字不好看。等二年级一个97,一个98。又说怎么不是满分什么什么的。后来我打篮球,其实就算到现在,我的球技也算在同龄人比较好的,高中校队队长,大学校队成员,大一新生比赛MVP。然后又是说,你这个身体不够强壮,不是个打篮球的料。我当然知道篮球不可能成为我的职业,但我真的得到的全是消极言语。我在他们面前真的一点错误都不敢犯,开车蹭到车把我吓个半死,因为是我爸的车,我真的害怕迎来的是一顿训斥。其实我现在跟他单独坐一起都尴尬,不知道说什么,一吵架就经常几个月几个月的不说话,这大概都是从小生活环境对我的影响吧。我真的特别不喜欢吼叫,因为我觉得吼叫特别没礼貌,也会让我心发慌。我从小到大是被吼过来的,我的父亲扯着驴嗓门,瞪个眼珠子说话,真的受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