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主要的条件是够闲。只要整天闲着没事干胡思乱想,就算你一辈子没受过教育没读过书,整天想的都是些特廉价的东西,里面总会有一两个比较深刻的想法。如果你每天不吃不睡24小时都用来胡思乱想,一年下来深刻的想法至少也能有几十个。
思想的深刻性,需要不断地总结反思和积累。我们说一个人思想深刻,通便表示他能够非常完整的、有理有据的表明自己的观点或者意见,并且在面对别人的质疑时,能够给予合乎逻辑的解答。思想的深刻性,需要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一般来讲,读书是构建思维框架的基石,而实践是不断修正和完善认识的途径。两者需要相互的结合,互相验证、共同发展。
去看五百本书,什么类型的书均可,但这五百本书不能是同一类型。不一定是书,杂志,报纸,新闻,什么媒介都可以。不一定是文史哲,科学,艺术,军事,天文,政治,心理,历史,哪方面都可以。不一定是名家名作,渔父钓叟,迂腐书生,傲慢政客,青年作家,作者是谁都可以。不一定是四书五经,谈离经叛道,谈世俗恶浊,谈兴衰演替,谈儿女情长,谈柴米油盐,主题是什么都可以。你且不要问为什么这样做,不要问这样做能否造就深刻的思想,你且一本一本地读,挑感兴趣的读,五百本书不算多,几年之内就能读完。那时候,你再来看这个回答,自然明白其中用意。问一个思想深刻的人,你如何让自己思想变得深刻,那人多半答不上来,或懒于回答,也无话可答。但他会让别人替他回答你,让你在观点风格各异的文字里,在前人大大小小的智慧里找到答案。世上不缺找到明路的人,只缺敢于披荆斩棘的人。至于那些旁人为他指点了迷津,他还不敢从头迈步越关山的人,穷其一生注定只能在自己的狭小天地里徘徊。
只有你理解了什么叫深刻,你才能迈出思想深刻的第一步。那什么才叫深刻?把握了事物的本质,便是深刻。而本质,就是事物的根本性质与基本特质。也就是说,当你把握了事物的根本性质与基本特质之后,你的思想便深刻了。深刻这种状态,可望而不可即,现在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决定了你只能做到相对其他人来说思想更深刻,不能让自己的思想变得绝对的深刻。毕竟最前沿的研究,也不敢说自己就完全掌握了事物的根本性质,只能说这些研究做到了当前人类能力的极限,尽可能地去接近本质。
多和优秀的人交朋友,多和优秀的人为伍。一定不要浪费自己的光阴,把每一分每一秒都过得有意义。不要以为优秀的能做到的你就做不到,只要想,就有办法做到。只要像优秀的人那样做,自己也可以变得优秀。不要否认自我,因为这世界上几乎没有什么事是一定不可能的,只看你想怎么做,以及你要怎么做。习惯养成了,功夫下到了,思维模式形成了,自身的思想自然也就变得深刻了。
大量阅读,大量实践。是一个人基本三观确立的基础。系统性归纳总结,注意思维方式和方法论及归纳方法的正确作用。尤其强调批判性思维。作用于实践,提炼升华。建议学一点哲学以及锻炼逻辑。思维过程尤其要注意摆脱情绪化,矫情的悲春伤秋与敏感的心思重并不是真正的思考。那只是与自身情绪或者加重偏见的行为。减少情绪化。可以这么理解,情绪上的选择是优化的添加剂,但绝对并非解决问题的关键。再者来说生活中很多无所谓的欢乐和忧愁,少参与,去思考它背后的意义,你会知道大部分人的情绪犹如烟花,是短暂泛滥浅薄且毫无意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