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面上的换位思考其实不能算是换位思考,而是全方位的思考。这个理论解释起来可能有点麻烦,可能很多人会看不太明白,我还是尽最大努力阐明吧。当你和另一半发生不理解,或者冲突的时候,你也没办法判断自己对不对,做的恰不恰当。这个时候,把你自己一分为二,一个现实世界中的你, 一个精神世界的你。我们的意识,思维,思考这些都是在精神世界中的自我中完成的,而肉体也就是现实世界中的我只是为这个精神世界中的我提供一个载体,让这个意识成为一个实体的人。当你把精神和肉体分离开的话,就把你精神世界中的自我抽象出来了,也就是把肉体当成另外一个人,精神中的我作为第三者来评判现实生活中的自己和对方到底做的对还是不对,这个时候往往比较容易看清问题的真相。这就是我们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看别人往往很容易看出问题,看自己却看不清,我们就利用这一点,用精神世界中的你去看待现实世界中的你和对方。这样就不会让自己带上主观情绪。
什么叫换位思考,简单来说就是把自己想象成对方,如果你是对方,你会怎么做?就例如你和女生去爬山,爬山爬到一般,你自己爬得很带劲(因为你经常运动),但是你旁边一起的女生却大汗淋漓,非常疲惫辛苦,那这个时候假如你不顾及对方感受,觉得自己还很有力气很精神,对方应该也很带劲才对啊,还继续叫女生和你一起爬,那么这个女生就算她不当场跟你说她不想爬,将就你和你继续爬了,她心里也肯定嘀咕着:“这个男生一点也不体贴”。心里就会给你大大的降分。如果是懂换位思考,如果看到女生大汗淋漓或者看起来有点疲惫,那么体贴的你就会想象如果你是这个女生肯定很想休息也肯定很口渴吧,然后就会跟这个女生说找个地方休息一下,而且在附近买瓶水给她喝。女生还没有开口你就帮她做到这些事情了,那女生肯定会觉得你人很体贴很细心,心里默默给你加分。
换位思考,无疑是人与人交往中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同级的可以站在对方角度考虑问题,不同级只能通过假设自己可以站在对方的角度,但这终归只是假设而不是自己确实在那个位置。所以想试图说服别人换位思考理解自己时必须要考虑有些东西是换位不了的,拔苗助长式的说教说多了就会让人厌烦。异性间的换位思考也可以划归为不同级间,因为异性间思维方式不同,你无法将自己搁置在那个和你完全对立的位置。我觉得最好的处理办法就是读书和察言观色。但书中大理论的思想看多了就是一种洗脑就只是一种心灵鸡汤,必要的实践是将书中思想融会贯通的最好办法。没有哪一种思想是完全与时俱进或者是完全适应你自己的,你必须把它拿过来结合你自己的阅历去消化书中内容并试图把思想升华去除糟粕直到融为自己的东西。
转换:时间、地点、人物(对方接触的人物和人际关系)和事件。这四点都能转换了,思考问题的角度和内容会发生改变。很多时候感同身受觉得不可能,觉得刺没有刺到自己就不知道多疼,那或许是换位思考毕竟只是思考吧,并不是一种经历。所以,觉得真正的换位思考还和一个人的经历有关,真的经历了事件的人更能有所感触,有感思考的才够深刻,才能真的懂得换位思考。
所谓换位思考,其实还有一个词可以代替,就是“服务意识”。我这里要讲的“服务意识”非常宽泛,并非你一定要从事某个服务行业。在我看来,所谓的服务意识,是你在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处处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换一个略微高级的概念是:遇事,不要首先想自己要什么,要优先考虑我能为对方做什么,先满足对方的需求!
换位思考你不是他,所以你仅仅调换你俩的立场并不能解决问题,真正的换位思考就是你以对方的性格特点,在对方当下的环境下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思考,真正做到这样,应该就可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