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写作文,父母出现在大家的故事里普遍都是不辞辛劳,像超人一样兼顾工作和照顾生病的自己。大概真的要成年后,有机会完整体验一遍自己曾经的成长轨迹,比如为人父母,才能真真切切地理解他们当初的爱之深和责之切吧。应允自己出国这个决定,大概是成年后第一次深刻体会到父母背后的隐忍和不易。从一成不变的同一屋檐下朝夕相处,突然就缩减至一年一次的假期归期,一串没有温度的电话号码,隔着时差,两个相反的季节。尽管后来飞行变成了稀松平常之事,但每次送机还是觉得特别伤感,含泪拥抱挥手说再见,穿过喧嚣的人群后一个人等待起飞、降落,一个人摸着石头过河。如今回想起自己不曾陪伴在父母身边的那几年,在感谢他们当年给予自由的同时,遗憾自己不曾充分照顾到他们的心情和感受。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段话,分享给大家:父母最大的感伤,莫过于看着家里面孩子的生活迹象一点点消失,洗漱台上不再摆着他的牙刷,阳台上不再晾着他的衣服,饭桌上少了一副碗筷,听见有人在身后喊爸妈猛然回头却只是茫然张望,总有一天他们会老去,他们不再理解你所学的东西,所以,对它们多一点耐心,就像小时候他们对我们那样。
熟话说,养儿方知父母恩。若想要真正了解父母的不易,估计要结婚生子后才能体会吧。但这个世界有太多的不易与不确定。也许某一件小事就会让你忽然醒悟,感受到父母的良苦用心与难处;也许结婚生子以后由于双方父母帮忙带孩子,自己也很少体会到为人父母的不易。因此,要想体会并理解父母的不易,一定先有为对方着想的意识,进而产生站在对方立场想问题的高度,还要有一颗感恩之心之,甚至由于某一件促发内心之事时,才能体会为人父母的不易。总之,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父母的难处,但希望每个人都能善待自己父母亲。
我和弟弟都不是父母亲生的。我弟弟是我叔叔家的孩子还算有点血缘关系,当年因为计划生育严格所以爷爷把弟弟过继给我爸爸了。虽然我爸妈重男轻女很厉害,但有时想想老两口真的不容易,操劳一辈子没有自己的孩子,时刻担心不孝顺他们。现在我是一个女儿的妈妈,也许有点所理解当年一个母亲的窘迫吧!不过我是真的憎恨重男轻女这个思想。
我堂弟从小顽皮,父母忙于做生意,疏于家庭教育,平时由着他来,经济也宽裕,闯祸以后他爹就用拳头教育。在学校学习也不好,又总惹事,家长被学校通知去谈话是家常便饭。前几年技校毕业后找生活。有一次QQ给我留言说,姐,我终于知道屎难吃钱难挣。我想应该就是在这种时候他能理解到父母的不容易吧。
最直接的理解就是在我们养育自己的孩子的时候,当孩子让我们操心像当初我们让父母操心那样,当孩子气我们像我们当初气父母那样,你就真的体会到了。想理解对方,最好的办法就是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和感受。如果现在没有到养育孩子的阶段,最好的办法就是换位思考了。
就上次给妈妈打电话的时候,妈妈说你不在家的时候我和爸爸就吃吃番薯吃吃素菜,你回家的时候说什么妈妈都给你去买。还有就是晚自习下课给爸爸打电话,爸爸都说好晚了,今天也很累,要早点睡觉啦。可是当时才九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