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不够的情况下。第一年高考,我的分数连个三本都上不了,成绩出来的时候我慌了,我爸爸说要么读专科要么去打工,我那时候很害怕,我在想我是不是就这样没有书读了。然后在家里哭了三天,我爸妈终于肯让我去复读,我在复读的时候我就在想,我只有一次机会了,我有梦想,我就是想好好上个大学。七月八月,经常在被子里哭,晚上失眠,盯着天花板到天亮。不过第二年高考,我涨了吧十多分,现在是一本专业,学的财务管理。回想那个时候,很苦,但是很充实,我无比感激那段时间,成绩出来的时候,我看到自己的分数,嚎啕大哭,我爸跟着一起抹眼泪。
要听实话吗?因为没钱交学费,上三本。当初高考结束,自己信誓旦旦的的说“说什么都不会去复读的”。可是还是被现实打败了,回去复读了。我至今都记得,我跟爸爸连夜去了那所学校。然后在办公室问贷款的事情,办公室那位接待老师对我们爱理不理的,然后很热情的接待那些有钱的家长和学生们。我忘不掉,爸爸一句又一句的咨询没有得到回应。后来,就是在那一刻。我说“爸,回去吧,我回去复读”然后,就没有再有任何的犹豫,直接去车站买了票,回家。到家,就直接去复读学校,开始我的高四时光。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我还是有一点体会的,因为我个人就是在高中三年全部用来看网络小说了(据不完全估计读了大概90+本,字数超过2亿字�),这点我想很多家长都头疼不已。于是高考差了二本线10多分,当时因为自己中考发挥不错,在一个我们这最好的高中最好的班里读书,父母寄与厚望,突然间变成这样,包括自己都接受不了,尤其是看到母亲为了我而掉眼泪,当时我脑子一热,就夸下海口跟母亲说:再读一年我一定能考上一本!后来也没有食言高出一本线30多分,考了一所还不错的大学。
高中没有努力,考试发挥正常的,但是不甘心的。我就属于这一种。我不认为自己的能力太差,我承认,北清之流确实有不少天才,但是全国名校这么多,不是每一个都是天才。直到上了大学才开始后悔自己当初为什么没有努力。高中对于未来的计划太过于模糊,没有一个清晰的规划,很多事情到大学了,才开始考虑。高考成绩与模拟成绩没有太大差距,但是很想上一个好学校的,我觉得应该复读。因为上了大学会发现,第一学历在以后的发展中,确实是占有一定分量的。
如果我在考试的时候出现了重大失误,比如没有涂答题卡、没有答完卷或者是作文跑题,但凡考出的分数与我的实际水平低100分,我就会选择复读。因为这里面会有自己的不甘心,不甘心因为低级失误去到一个不理想的学校,害怕自己因为这个失误而自暴自弃。
高中三年是人得一生中最最宝贵的三年,也可说是改变命运最关键的三年,着三年里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无论是身体还是心里。能够再来一次高三的人,无论结果如何都是值得敬佩,它带给我们的财富会贯穿人的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