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心灵鸡汤,就是"充满知识与感情的话语",柔软、温暖,充满正能量。心灵鸡汤是一种安慰剂,可以怡情,作阅读快餐;亦可移情,挫折、抑郁时,疗效直逼"打鸡血"。这也是"心灵鸡汤"风靡不衰的原因,所以这类型的文章也被称为"语言艺术治疗"。这样的语音是能让在低谷的人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这个时期的人需要一些精神上的慰藉,因为往往现实给他们的是残酷的一击,喝下这碗心灵鸡汤才有力量去面对世界,面对自己,有时候励志这就是鸡汤对养心者所配的秘方吧。根据资料中提到,心灵鸡汤首创人坎菲尔德认为这样的励志文章在西方世界由来已久。祖述于伯拉图,亚里斯多德,但是坎菲尔德有所发明创新,他书中说的都是小故事,而且全是真实的。他的生活曾历经过穷困潦倒,直至后来成名似乎归功于潦倒生活中的一次“灵感”,这样的灵感就是心灵上的鸡汤。
一些前辈对于晚辈也总是喜欢灌输鸡汤文,如果是励志向上的听听也罢了。往往是在一些关系不对等的形式中容易被灌鸡汤,例如某些不良的上下级的关系中。我们称这样的鸡汤为精神鸦片,是伪正能量,目的是为了让员工麻痹、阵痛。至于领导自己信不信并不重要,只要员工被洗脑了,目的就达到,说的直白一些就是为了道德绑架,把需要自己来承担的责任分摊给了下属,然后告诉他们进步才是唯一出路。当然也止不住很多人是受用的,甚至领导自己也会自我感动。但是回到现实想一想看,这对员工的薪水福利并没有实际帮助,那么在员工没有获得实质性帮助的时候,便不能产生更多有用的价值。始终双方资源和收益都是不对等的,想要有获得互相理解基本不可能,也只能从中寻求某种平衡,于是,也就有了反这类鸡汤文的毒鸡汤文。
“成功学”是某些“成功人士”所讲的所经历的或者所悟出来的信息!而真正的有几个“成功人士”会把整个“成功的经历”都诠释出来呢?有,但微乎及微!为什么国学有很多经典,是被世代传承的?为何有数不清的所谓现代成功学却死了一批又来一批?因为还是那一批而已!现代很多的所谓成功学只是噱头,圈钱的利器!几个字可以差不多概括了“搬”“抄”“套”“扣”“吹”“捧”再加个“打鸡血”!这些能成为“成功学”吗?当然不能,世代不同,经历不同,硬套肯定就是硬死,有少数命好的就不算在内了!多少的所谓成功学著作,就开始闹版权啥的,生怕“智慧”被“抢”这是真智慧吗?为何很多,古典文学被流传?因为他们是创造者,是用心去悟!其实所谓的成功学就是你不断去读有价值的书,不断用生命去体验生命!
心灵鸡汤语言治疗术是否有用,这就只能因人而异了。生活中的坎坷也许只有当事人才知道其中的苦楚,也就是所谓的刀没有切在自己身上并不会觉得痛,所以说“我理解你”,实际上并没什么真实的用途,所有的伤害或者苦楚也只能自己承受,然后缓解,和这一切冰释前嫌才能得到真正的解放。很多时候,我们发现鸡汤文并没有给我们真正的帮助,似乎就是只给了你汤而不给你一把勺,听与看并不会成为自己落地的行动。每每读完都如同打完鸡血一样踌躇满志,但是对于落实一件事情而言,提前的计划和切实的行动才是实事,如果鸡汤只给人鼓励而没给人思考的空间,那么顶多是一句空喊的口号而已。总而言之,止疼药不治病这是个常识问题。
短期有用,长期有害。短期作用非常明显。看看网络上那些狼性文化。声嘶力竭的呐喊:不成功便成仁!互相闪着嘴巴子。过冰山下火海,无所不能,简直是大吼一声,鬼神皆退让。舍我其谁的王霸之气。然后变得动力惊人,再大的困难也无法阻挡。像是马上就能成功了一样。其实呢,一遇到挫折就又捏了。为啥咧?你想啊,你想吃书上的苹果,够不到,你找个杆子打,会爬树……反正各种方式。而这群人就在树底下喊,我加油,加油,加油!可还是够不到苹果。难道他不停鼓劲就能变成超人飞起来么?不针对问题想方法,想策略,却去喝浓浓的鸡汤。等被现时打脸后,又要找更浓郁的鸡汤,像是上瘾一样。所以鸡汤看看可以,但不要信。
心灵鸡汤和成功学对人还是有一定用处的,有些内容可以启迪人心。别人的思想和别人的成功,毕竟是前人所感悟所经历,只能感悟、借鉴,最后加上自己体验融合成自己的东西。说一千道一万,思考、行动、实践、总结最后才是自己的思想。只想不动,等于瞎想;只动不想,等于白忙。网上太多的鸡汤,初听觉得有理,仔细推敲却狗屁不通。特别是有些写给女人的鸡汤,真不知是心有所感还是另有所图。没有正确的价值观之前,有些垃圾杂物还是少接触,免得害己害人,而不自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