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道亲近,尊崇又赞誉,对他人同样亲近,尊崇又赞誉。每一个走进自己生命的人,都是自己的亲人,都是自己的天使,都是自己的神灵。与他们志同道合,情同手足,亲密无间。每一个人,只要胆敢走进自己的生活,自己就会全力以赴,无论如何地支持他们实现理想,拥有丰盛富足的人生。让他们一起走在道上,一起创造喜悦、有爱的人生。
事事不看环境,不问条件,不考虑能力,只从理想出发,只问自己要什么,不问自己能不能,凡事充满勇气,信心与冒险精神,百折不挠,永远只看可能性,永远不说不可能。时时觉悟万物,时时把他人当作自己的镜子,无论万物还是他人,都当作自己觉悟自己的机会,永远用全新的眼光看世界,世界每一刻都是新的。
通过他人,一个人可以觉知自己。一个人看到他人的喜怒哀乐,看到的不是关于他人的真相,而是自己的意识在他人身上的投射,是自己的意识将一些行为模式,定义为喜怒哀乐,当自己定义的行为模式在他人身上显现时,就把他人的行为判定为喜怒哀乐,并用喜怒哀乐给他人的行为模式、情绪表达贴上标签。
修道之人,不相信道在内,不相信道本来就在自己心中,自己本来圆满自足,不假外求。只不过因为物欲太多,因为名利之心,因为知见太重,而把心中的道,锁紧了密室之中。并且这个密室,是自己心中的密室。自己虽然没有悟道,但道时时刻刻都与自己在一起,自己从来也没有失去过道。
修道之人,对道,以及修道之人,修道之事,充满敬畏,恐惧。老子说:“犹兮若畏四邻。” 修道之人时时惊觉,小心谨慎,就像害怕周围的邻居一样。君子终日自强不息,晚上反省,醒觉自己,即使遭遇危险,也不会有什么灾难。君子惊觉、觉悟的目的,是要远离灾难,早日悟道。
太上,不知有之,就是指治理身心、家庭、国家的最高境界。这还是讲的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一切治理之道。即道常无治而无不治。这种无为以治的问题是,除了得道者会用,没人会用的。但人类由低层次的旧文明进入高层次的新文明以后,这种无为以治会被人类普遍采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