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毕业时,老师告诉我们:如果可以的话,毕业后还是留在家乡工作创业,非走不可也不要太远,不然就算没日没夜终于拼到拿二三十万年薪时,你会发现,留在家乡的同窗已经有车有房有体面的工作,享受家乡最低消费的乐趣,成天去婆婆家或者丈母娘家蹭饭,没事跟亲妈撒撒娇,隔三差五跟各个时期的同事朋友喝个酒,真遇到麻烦事整个家族涌上来一块解决,每天早晨,一脚油门就到单位,节假日去你所谓的大城市旅个游,旅行结束后躺在床上说一句还是家里舒服!而与此同时,你正拿着二三十万的年薪给老板干着五六十万的工作,你享受着高消费,你租房,你单身,你有事只能自己冲上去 解决,你一年回家两次到四次,每次为了待这几天要和上万人抢票,然后匆匆忙忙大包小包的赶,你每次离开的时候都觉得父母又苍老了,算下来一年两到四次见面的话,应该还剩不到百次了,你想起了小时候,你想回家了,可,一切都有点晚了,回到家就意味着放弃了那么多年的努力,意味着一切又回到了刚毕业那年,从零开始,所以你不敢,于是你又预定了离开的票。
不要省,想吃什么就买,不够钱花就跟我说。这句话是每次我打电话回家,家里人必定会说的。每次打电话回家,奶奶每次都是问我今天吃了什么,不要省,很平淡的一句话,却让我感触很深,家里人是世界上最亲的人,她们是无条件对我们好,尽管有时候不知道如何去表达,但他们会以他们的方式来爱我们。从小是爷爷奶奶带大的,所以跟她们感情也很好,记得以前读高中时,一个星期回家一次,一回家就拼命做好吃的给我吃,把零食全部给我留着,尽可能把她们的一切都给我。一如既往的对我好,真的好爱她们。现在读大学了,离家也远了,见面的机会也少了,但思念却多了。我长大了,她们也老了。多想在她们身边多陪陪她们,带她们去到处走走看看。像她们当初爱我们一样更爱她们。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有时间多陪陪家人,比什么都强。
我有一个哥哥(不是亲的),十三岁左右的爸爸就得癌症去世了。然后他就没读书了,到外地去打拼。这么多年过去了。今年他们回来,在一次和我聊天的时候说起来他以前的事。他说:(重庆话)那个时候我也才十三四岁,到那边去学汽车维修,我现在还记得很清楚的是有一次一个轮胎很大,我啷个也举不起来,最后不知道我怎么终于弄好了。那个时候我也很苦啊,但是有啥子法唉?我老汉死啦。
姥爷去世的第二天,大概十几年前吧。一早上,我妈妈突然对我说了句“要不是因为你提前回来,你姥爷能走么?”时隔多年,母亲已老,当年的这句话她也早就忘记了。可我还会偶尔想起来,心疼的厉害。内疚,心酸,可能会伴着我一辈子吧!
十多年前爸爸去世,外公轻轻的把我拉过去对我说,你这么小就没有了爸爸了,我很小的时候也没有了妈妈。三年前,外公去世,妈妈几度崩溃大哭对我说,你没了爸爸,现在我也没有了爸爸了!我想知道,为什么好人都不长命呢?
以前不知在哪看到的,听着特心酸:“碰到她一个人在超市挑特价菜,就像很久之前那次 大着肚子,在进口食品专柜前面看了半天,连盒酸奶也不舍得买。弄不明白,我那么宝贝的一个人,怎么在别人那,就啥也不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