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吵架摔东西的声音到现在还像阴影一样阴魂不散,特别害怕有人争吵的场合!特别害怕听到剧烈的声响,直到现在都是。过年放个鞭炮都会心神不宁,很少有心安的时候。更大的影响是心理上的。自卑,摆脱不了的自卑。做任何事情都缺乏信心,总觉得别人什么都好,虽然知道自己很努力很善良,但总是摆脱不了讨好型人格,不敢跟人有情绪,无条件接纳别人的情绪,发生了什么都认为是我不好。这种感觉实在太差了!以至于能做好的都做不好。回避矛盾,自责,总是无休止的自责。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厌世,讨厌自己。严重的时候有抑郁倾向。好在现在年龄大了成熟点了!特别敏感,特别善于察言观色。凡事都谨小慎微,害怕与人接触,社交恐惧,视线恐惧。特别特别的累!无助!双重人格,在外人面前一个样,自己又是一个样。神经质,忽而特别乐观,觉得一切都很美好,忽而跌到谷底,觉得一切都没意义。找不到可以信赖和包容我的人。
影响很大。1991年出生在农村贫寒的家庭,重男轻女思想家家都严重。因为父母想要男孩,姐姐出生他们都很开心,等到我出生两人因为我是女孩,打过恼过闹过,甚至没人管我。是爷爷奶奶到我家把我带回去养大的。最幸福的记忆就是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的日子,宠溺我。乡村的土丕房,一大片一大片的菜地,爷爷种的桃树桃子很大很甜。在我7岁以前的记忆都是跟爷爷奶奶有关。他们爱我宠我,让我从来没有觉得被抛弃过。后来弟弟出生,父母也终算有了儿子,也慢慢开始对我好起来。一直到现在成家有孩子了,爷爷奶奶也都不在了,但是因为他们对我无私的爱,让我总是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别人,总相信世界上更多的是美好。虽然贫穷,但是满满的爱围着你,小时候就是这么长大的,忘记了自己受过的贫穷,只记得这世上有人这么爱自己。
小时候家里比较穷经常被人看不起,那时候我家里在爸妈的兄弟姐妹中都是最穷的,每次逢年过节的时候兄弟姐妹家都是开着车去的只有我家是做二路公交车去,过节的时候很热闹可我就是觉得自己与这个热闹的气氛格格不入,我总是自己一个人找个稍微安静点的地方坐着,爸妈亲戚朋友的孩子过来找我玩我也是不太愿意的,因为我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有很多在他们看来很平常的东西在我看来是那么新奇,渐渐的我的心里开始发生了变化,后来我才知道这叫自卑,而这种自卑伴随了我十多年,我工作了凭着自己的努力,第一次买了西装,第一次交了女朋友,第一次买了车子,第一次得到了别人的尊重和肯定,这些东西都是以前的我不敢想的,我很幸运这种物质缺乏带来的自卑并没有伴随我的一生,对孩子的教育我不想孩子和我一样经历自卑,这种自卑的感觉太痛苦了。我想让我的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灵经历他本该属于他的东西,不要过早去承受一些他这个年龄不该承受的痛苦。
念小学的时候,有一个一起长大的闺蜜:一起上学放学,坐座位都要私底下求老师安排我们靠近坐。从二年级到六年级一直是好朋友,结果小学毕业的时候她父亲要去外地做生意最后全家搬走了。当时有留下电话号码,但渐渐地没多久也就失去联系了。从那时起我爸妈就告诉我“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之后平时很好的朋友,只有一面临毕业、大家都开始新生活,我也就不再主动联系他们了。我有时候觉得自己是不是有点冷血,但联系后他们的变化会让我措手不及也会让我觉得尴尬,不知如何是好。这么说有点消极,希望小伙伴们都能够珍惜眼前人吧。
我认为影响特别大。我妈从小拿别人家的孩子来教育我,到现在我已经46岁了,我妈还是说别人家的孩子好。我的朋友、同学、同事、老板都非常认可我,我唯独在妈妈面前很自责,觉得对不起她,我这一生从从没让她觉得满意。现在快五十岁,去年突然明白我永远都不会让她满意,所以再也不做无畏的努力了。远离她,努力找回自信和安全感。只是为了让自己活的有点尊严,不在她面前低声下气,为家庭花大量的金钱,过自己的日子。因为母亲的爱和关心,我怎么努力也换不来。这不是个可以交换的感情。
犯错带来的严重后果会迫使他修正自己的认识,自我完善。如果缺少失败这一环,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他会继续现在错误的泥淖中,直到不可救药。一般而言,人不会主动自我审视,他强调生活方式最有效的方法是接受心理学认识的指导,借助心理学家的帮助,发现最初的谬误,从源头上更正,重新发现正确的生活意义。不同的童年经历会让人对人生的解释大相径庭,但是童年经历只是一个过去,更重要的是未来,童年之后的成长如果更加完善,那么童年经历不好的人也许在很多方面都会表现得更加出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