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说: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你生命该出现的人,绝非偶然,他一定会教会你一些什么。所以我也相信:无论我走到哪里,那都是我该去的地方,经历一些我该经历的事,遇见我该遇见的人。 茫茫人海,芸芸众生,遇见是一种缘分,无论缘起缘灭,悲欢离合,我们都会感恩,因为你们是我生命中遇到过的人,是你们给予我关心与帮助,激励与扶持!
前几天,和一位跨国公司老总一起吃饭,他的一个观点,让我对“伯乐”和“千里马”有了新认识——现在“伯乐”很忙,没有时间去一个个寻找“千里马”;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一匹难得的“千里马”,就要千方百计寻找“平台”,在“伯乐”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华,显现出自己是一匹不同寻常的“千里马”,让“伯乐”能够充分地了解“千里马”的优势,因才而用。
千里马要在跑道上,才能遇到伯乐。感情这种事,是不能强求的,耐心点,你总会遇到你生命里那个伯乐,和别人没有共同语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独善其身!大概是因为我不是千里马,我觉得我的伯乐一直都没有出现,很郁闷。离开伯乐才能无法发挥,但要知道伯乐不止一个,除非世界上没有伯乐了。
现代职场、艺坛的“千里马”则数量众多,“伯乐”们大概因此也就忙得转不过身子和眼光。照此现实逻辑,好“马”们更应克服“才美不外见”的弊端,选择正确的时机、正确的场合,充分展示自己作为“千里马”的才能,以让“伯乐”有所赏识而得以重用。有句名言说得好,“才能本身并无光彩,只有在运用中才能发出光彩。”只有让“千里马”的才能放出了“光彩”,忙得不亦乐乎的“伯乐”才能由“光彩”而寻得“千里马”。
《马说》告诉我们,“千里马”没有了“伯乐”会被埋没,“伯乐”没有了“千里马”会失去存在的价值。不过,时代不同,行情不一,容我更进一步演绎:有“伯乐”而没有“千里马”,是时代的悲哀;有“千里马”而没有“伯乐”,是时代的遗憾。
中学时,我们都学过唐朝诗人韩愈的《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多少受此影响,我们不免都把自己当成了“千里马”,在职场中等待“伯乐”来发现。如果没有遇到生命中的“伯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