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天上班要七点签到,我要坐一个小时的车,所以我的闹钟是五点三十五的。冬天真的懒得起床啊,听到闹钟犹如噩梦。但是不起来能怎么办?迟到被扣钱呗,赶不上车自己打车去这一天又白干啦。所以咬牙也要坚持着起来,而且不能磨蹭。没有什么高大上的理由,无非都是为了生活,一瞬间的懒惰和寒冷和生活压力比较起来微不足道!工作不顺、竞争残酷、感情波折,被误解、被苛责、被欺骗……夜深人静的时候,翻遍通讯录找不到人诉说,只好一个人躲在被窝里偷偷地哭,生活就像一把无情的刻刀,改变了我们的模样,朋友圈看上去光鲜亮丽,背后的心酸,却全都要靠自己死扛。所以,这就是生活,你可以无数次的咒骂该死的闹钟,但是下一秒却要义无反顾得离开温暖的被窝。
在严寒的冬季,肯定每个人都有不想起床的经历,特别对于我们北方人来说,被窝里那么暖和,外面是天寒地冻的,如果不是为了去上课,谁也不愿意从温暖的被窝里爬起来,但是没有办法啊,如果上午有课的话,就必须要在八点之前到教室的,不然都找不到座位了。由于我们宿舍住的不是一个专业的,所以我去上课的时候,别人不一定也要去上课,看着他们舒服的躺在被窝里,我心里有一万个草泥马,但是为了不挂科,只有硬着头皮爬起来。有时候第二天上午的课很重要,所以我头天晚上都要把手机定好闹钟,而且还要定三次,在第一次闹钟响的时候,可能会醒了,但是不想一下子爬起来,在被窝里挣扎许久,直到第三遍闹钟响起来,那就必须要起床了,不然真的要晚了。
曾几何时,冬天的早上我也是不想起床,每天早上醒来,用自己的脸感受着被窝外的温度,实在是没有勇气离开温暖的被窝。那些年,我还在上学,老房子也没有暖气,空调更是奢侈品,每天早上醒来都要在被窝里磨磨唧唧的半天,直接导致了我每周上学五天,有四天会迟到,每次去被老师发现都要罚站。这么下去,可不是个事儿,于是乎……办法就来了,说是办法,其实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每天早上醒来,就在脑海中告诉自己,今天又要罚站,同学们都在教室里坐着,要么读书,要么玩,就我一人在外边站着,多难受啊,我一定要起来,一定要起来。就这样用简单的信念,让我忙地一下,从被窝中钻了出来,忍受着寒冷,抓紧穿上衣服。
为了对抗杀手一般冷冰冰的寒冬,暖烘烘的被窝是不二选的理想圣地,它温暖而使人放松,像母亲的怀抱,将寒冷拒之门外,温暖留给了孩子。被窝内外是两方天地,外面冰冷刺骨,内里暖意如春。母亲的怀抱虽好,却也不能永远驻留。雏鸟终将成长,去张开双翅,去翱翔天空,去击搏海浪。人,总要面对现实。犹记学生时代,每逢寒假,母亲总是不厌其烦地催唤我们起床。初时叫骂两声,我们便翻被而起;大了些叫唤不起了,便进来大力掀开被窝,我们也乖乖起床了;再后来便睡如死猪,你方掀开我便扯回,每天早上都上演着被窝拉锯战。
不知从何时起,母亲再也不催我们起床了。而我也已成年,一次班上有小组任务,小组制定的计划需要第二天早上五点多起床。那时正值严寒冬季,早上五点时的天空还是一片漆黑,北风狂肆在外呼啸。定点的闹铃按时响起,起还是不起?去还是不去?不起,意味着任务可能面临失败,自己也成为失信、不尽责任之人,将来如何面对小组成员?起,不就是忍了一时的冰冷,能有多大困难?咬咬牙,起了!如今,已步入社会,签下了劳动合同,身上负担着更多的责任,想要任性,总须付出代价。再也不会有人像母亲那般忍受自己的无理取闹,包容自己了。
这么冷的天,真的不愿意起来,起床靠的是勇气。看看手机,再不起来一会上班要迟到了,靠着这一份勇气就爬起来换衣服、洗刷,倒腾一番就出门,出门都缩手缩脚的,实在是太冷了。我睡眠很好,不用上班的话,我会睡懒觉,毫不夸张地说,我一觉醒来到点吃午饭了。上班迟到就会挨领导批,扣工资,想想还是起来吧。现在上班考勤都是刷脸,谁迟到一查就知道,所以我一般会提前几分钟或者踩点到。上班考勤也是年底绩效考评的一项指标,只要你迟到了,你这个部门的绩效分就会挨扣相应的分数,只要跟别人有利益关系的,别人肯定会骂惨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