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因为小时候我们都很懵懂,除了学习以外其他的事情都认为是好玩的。而小孩子的玩心原本就重,逢年过节一般都是小孩子最好玩的时候。因为这个时候学校放假,父母一般都会带着我们走亲戚,自然不需要学习。再加上每家每户差不多都有一个小孩子,小孩子和小孩子之间自然会玩到一起去。过年是一年当中最大的一个节日,小孩子一般都会放差不多一个月的寒假,而过年的那几天父母是一定会带着我们到处走亲戚甚至是出去游玩的。小孩子只要不学习就觉得很好,所以小时候当然会盼着过年了。关键是过年了,每到一家都会有好东西吃,这些东西可能都是平时吃不到的。这个时候吃父母一般都不会多说什么。可是长大后,在家里的时间不多,尤其是成家了以后,工作、事业、小孩等等一些事情已经变成了生活的全部,再也不是那个一心只想着玩的小孩了。每到过年的时候,家人、亲戚、朋友围坐在一起时,上演的都是一幕一幕攀比的戏码。平时的生活已经很累了,长大了以后发现放假比上班、忙事业更累。如果是那些还没有结婚的或者是工作不顺心的过年就更加的闹心了。
小时候我们无忧无虑,天天盼望着过春节,因为在春节可以有新衣服穿,可以每天睡懒觉,可以肆无忌惮的玩耍,可以吃各种平常吃不到的好吃的,更重要的是可以收到不少压岁钱,充盈我们自己的小口袋,虽然最后会被父母收回大部分,但这一少部分可是相当不菲的,顶的上好几个月的零花钱。不过随着年龄的增加,越来越多的成年人开始害怕过春节,对他们来说春节是劳累的节日,春节是压力的节日,春节是消费的节日。市场经济社会决定了物质条件优越性与收入挂钩,如果想要好的生活就要不停地赚钱,只有这样才能改变现有生活状态,同时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平常也逐渐开始省吃俭用。而过年就是大肆消耗的时候,不仅要准备大量食物,还要送礼请客,还要给小朋友们压岁钱,可谓招招要你掏钱,招招让你出血,看着白花花的银子不停地流出能不心疼吗。所以越长大越难以在春节感受到快乐,只能感受到口袋越来越扁,以后还要出力气多搬几块砖。
小时候,我们一盼家里来亲戚,尤其是大姑,因为她家条件好,每次来,大姑都会买很多好吃的来,我们几个高兴坏了。二盼过节,一到过节,妈妈就会包饺子吃,肉馅的饺子可好吃了。由于家里人多,每次妈妈总会包很多饺子,饺子还没下锅的时候,我们就都在厨房等着了,一个个眼巴巴的望着锅里。现在想想,感觉那时候的我们真容易满足,一个苹果,一个馒头,一碗饺子,就会开心很久。然而随着年龄渐渐变大了,家里条件越来越好了,反而没有了这种开心和满足。现在想吃什么,就能立即买到;想去哪儿玩,也能说走就走;想穿什么漂亮衣服,也能随时买到……我们似乎能轻易得到的东西越来越多了,然而快乐的感觉却越来越少了,这也许就是成长的代价吧!
随着大家年龄的增加,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到了21世纪的今天,全民实现现代化,就连农村都有小车,有光纤,有自来水,有天然气,有大液晶电视,有电脑,人们获得各种资讯的途径增加了,对各种事情的要求也就提高了,成年人了,大家也不再盼望所谓的压岁钱了,烟花爆竹见得多了也就是那么一回事,所以也不盼望了,而随着人年龄的增加,必然要面临各种各样的烦恼,比如创业失败呀,被炒鱿鱼呀,恋爱分手呀,离婚呀,需求比较大,挣钱比较少,入不敷出的情况,再加上现在是个金钱社会,大多数人没有让金钱做自己的奴隶,而是自己变成了金钱的奴隶,又怎么会快乐呢?各种房贷车贷,孩子老人等问题,已经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怎么可能快乐?
逐渐长大,孩提时代的快乐便再也寻不见了,升学、高考、就业、娶妻生子,人大了心大了责任也大了,需要考虑的事情也多了,也许会为年迈父母的身体不适而牵肠挂肚,也许会为家中房子的大小而辗转反侧,甚至为职场中一次职务升迁机会的得而复失懊恼不已,还会为同学聚会中异性同学的一颦一笑而心神不宁。过年时的环境好了,物质供应丰富多彩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一家人团圆喜庆的气氛更浓了,但是,儿时过节时那种发自内心的快乐感觉却怎么也找不回来了。
小时候,盼望着过年过节,自己不用考虑家庭开支等事情,真的是无忧无虑的,而现在,自己成家立业了,什么事都要考虑和安排,随着年龄的增长,还有一种失去青春年华的感觉,所以,心情不一样了。总之,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青春年华已慢慢失去,马上要步入中年老年,不可抗拒的规律,无法挽回的青春年华,面对一年一年的到来,心情自然也会不一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