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有情绪的,也正因为是这样,才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容易”二字,生活中的不如意常有八九,但是不同的人,在面对生活的不顺的时候,会做出不同的反应。有些人比较乐观的,无论是失恋还是老板老是让加班,始终都保持着平常的心态;而有一些人,很消极的一种情绪,无论是芝麻般的小事还是大事,在她的口中始终都是坏事。我大学有个室友,就是经常负能量满满的,原本作为室友的我一早上大好的心情,但是,她一起床就是哀声叹气,老是在宿舍里面传播负能量。甚至,正在热恋的她,原本是一件很让人羡慕的事情,她却反而总是在向我抱怨着她的男朋友。最可怕的是,每一次当她向我抱怨完了她男朋友这不好那不好的时候,我们给出了建议,但是最后,每一次都是在这边对着我们抱怨,转身就是和男友煲电话粥。让我们很无语的是,总是向我抱怨这抱怨那的,而我用我的时间去聆听去给建议,甚至我用自己强大的内心去承受着这位同学带来的负能量,反而,这位同学倒好,这边倒垃圾一样倒完所有的负能量,另一边还有男朋友安慰。而对于单身汪的我而言,自己每天过得不容易之外,还要承受着同学的负能量,还要吃一波狗粮,再在这位同学的眼中看来,我还是诅咒她和她男友分手一样。
习惯抱怨的人内心是非常脆弱的,遇到一点打击,天天抱怨,遇人就讲。抱怨是他们往外输出压力的,一种方式,抱怨也是减缓焦虑的一种方式。但是他们的抱怨往往会成一种习惯,给身边人带来了一些困扰,记得以前在一起合伙做生意的合伙人,特别爱抱怨,之前还好,他们家里有事或者用到钱而自己能力不足,就抱怨出身不好,生意有个时间段生意不好,就说生意做黄了,因此我们因为一些小矛盾而吵起来,而我的性格就是那种越挫越勇的,寻找解决方法,生意逐渐变好,由于我们性格不投生意虽好店转让了,也就不在一起了。通过这么多年的一个观察,爱抱怨的人往往是给信任对方的人,喜欢的人,亲密的人,比如好朋友,恋人,父母,在他们面前抱怨是比较多的。我们每个人都当过别人情绪的过滤器,自己也对别人抱怨过,所以不难理解,抱怨是一种沟通行为,他把自己的不满和需求宣泄出来,以求别人对他的回应。如遇到抱怨的人,我们又特别不想听,我们就要找个理由迅速离开现场,不然争执就要开始了,连续几次他也就不找你倾诉了。
是否喜欢抱怨与人的人格特征有关。外控型人格者认为个人生活中的主导力量是外力,对自己如何生活是无能为力的,因此喜欢抱怨。抱怨的内容很多,大到国家大事,小到鸡毛蒜皮的小事都成为抱怨的主题。内控型人格者,认为在生活中发生的事件根源在自己,成功是个人努力的结果,失败是自己的失误,因此在遭遇压力事件后,很少抱怨,体验到的压力强度比外控型人格低。既然是否喜欢抱怨与人格有关,人格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想要改变他人的人格是非常困难的,除非他本人想要改变自己,而这种类型的人根本不认为自己有问题,何谈改变。那该怎么办呢?听之任之吗?看来只好如此了。不过有句老话说的好,搭建不一样的平台产生不一样的结果。平静的听他诉说。每一个在复杂事项中处变不惊、扛得住压力的人,都是从许许多多这样的经历中磨砺出来的。烦躁不安,就是因为我们的心量和心力都还太小,承受力不够。把别人的抱怨当做是磨练自己的一次机会吧。
建议,大家不要向身边的人每天抱怨这抱怨那的,人的情绪是会传染的,你向身边的人传递快乐,大家都快乐;你向身边的人撒播负能量,最后只会让人远离你。没有人喜欢负能量,就连你的最亲的人,也希望看到你每天说的是正能量。当遇到每天抱怨的人,可以倾听然后给点安慰,但是如果每天都抱怨的话,只能对不起了,我们的友谊从此就不再那么亲切了,因为,活着不易,不喜欢就不喜欢,没有必要将就对方的负能量。
这种每天只知道抱怨的人的话是没有用的,满满的负能量,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要跟他们走的太近。要不然自己的话也会成为一个每天抱怨每天负能量满满的人,人就应该自信,相信自己。每天只知道乱抱怨抱怨不相信自己,一点动力都没有。每天出去工作,跑跑步,不要让自己闲下来,不要抱怨生活的不平,自己努力改变现状。
记得我们在听取一篇令人昏昏欲睡的报告时,退席是不礼貌的,但如果“思想开小差”,多坐一会儿也没关系,我相信这是很多职场人经常使用的方法吧。可以把不变的“真理”用在此时吗,抱怨的人察觉到你很“无趣”时,就不会对你抱怨了,他会寻找下一个合适的目标,恭喜你解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