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一个很少给爸妈打电话的人,至于我爸妈,我妈是个我不给她打电话她就不给我打电话,偶尔也会打几个电话给我,而我爸在我成长的二十四年里,只给我打了三个电话,我给他打电话也甚少,所以我想说说自己的感受,双方在情感表达上有缺陷,每次沟通不知道聊一些什么,可能在我爸妈眼里我是个孩子,很多事情不需要我知道,所以从小到大,家里决定什么事情,周围发生什么事情,他们都不会告诉我,我虽然是家里的成员,但是没有知情权,更没有决定权,所以我们家平时沟通就很少,分开了之后就更没什么话题可以聊了。
状况不好,不敢联系,好多孩子也是怕父母担心,往往是报喜不报忧,如果给父母打电话,怕一时说漏了嘴,把一些不好的情况说出来,让父母跟着担心。还有文章开头提到的,小许不愿意回家,也不给父母打电话的原因,是因为小许上大学以后,经常逃课,第一学期就有三门挂科。老许夫妇知道了,经常为这事数落他。因此,小许也只有远离父母,也不给父母打电话,免得听他们唠叨。其实不管孩子走到哪里,也是父母的牵挂。父母唠叨,也是一种爱的表达。
很少给妈妈打电话,因为妈妈不喜欢我现在的生活状态,她强势高傲总是希望我能按照她想象的那样生活,所以每次她第一句话就会质问我在干嘛,然后又开始教育我你这样是不行的,你要要怎样怎样做,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怎么优秀,我本身不会说谎,性格也很急,另外非常不喜欢别人家的孩子,但又不想惹她不开心,所以心里很排斥告诉她,同样也很排斥沟通,但是我自己觉得这并不是不孝顺,只是这种原生态的问题可能一辈子都解决不了了。
在低回应的教养方式下长大,“低回应”的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对子女需求的回应程度低,包括物质需求以及心理需求。这样的父母又分为两类,一类是严厉型,一类是忽视型,严厉型的父母不但很少回应子女的需求,同时对子女有过高的要求,要求子女必须达到自己定下的不切实际的期待,子女可能会因为害怕表达自己的需求,或是对父母说“不”会招致批评和惩罚,因而选择对父母保持沉默。
观察到他人与父母沟通时的无助,还有的子女虽然自己并没有很多负面沟通的经历,但是他们可能观察到身边朋友、同事与父母沟通时的无助,再加上缺乏和父母沟通的正面体验,也可能产生“父母同样不会和我好好说话”的预期。当然,子女不给父母打电话的原因很多,存在沟通问题只是多种可能中的一种,具体原因还是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
我就是一个出了门,不喜欢给家里打电话的孩子,三年大学,2年工作,都在外地。给爸妈打电话的次数,两只手都可以数得过来,为什么不给爸妈打电话?因为不知道说什么,聊吃喝吧,他们肯定会说你吃这个浪费钱要么就是不健康,聊交的朋友吧,他们肯定会顺便教育你如何做人,聊生活的痛苦吧,他们肯定会操心你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