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被家长密切关注,至少说明家长的爱如影随形,或许浓烈呛口,但爱就是爱。换成是其他人,没人愿意在单位劳累一天后还要操心你。不要把它想成是对自己的不信任、不尊重。很可能只是父母爱的方式,还没有随着你的长大而成长。如果你反感于这样的教育方式,试着跟父母心平气和的沟通沟通,像朋友那样,沟通前也请求父母在沟通中把你当一个成年朋友那样。如果你担心跟父母面对面沟通时气氛紧张、失控,怕自己控制不了场面。不妨找几页信纸,用你生平最端正的字迹给父母写一封信,注意就是论事、避免抱怨和指责。记住“错误的爱也是爱”(指监控你的事)。最后你还可以买本书,放在父母的床头,比如《青春叛逆期父母引导孩子的沟通细节》,有一天他们会明白。毕竟他们也是第一次给青春期的学生做父母,谁还没有个学习过程?如果我们有耐心,多沟通、少抱怨,问题总归会解决。既然我们现在已经是个可以独立的大人了,以后的成年世界里会有形形色色的问题等着我们去体验、去解决,为什么不把这个问题当作自己的成人礼物,想想办法,怎么又好又稳的解决它呢。
在孩子眼里可能就是他们在监视我们,但是在父母看来这就是我们关心你的一种方式,并没有什么,但是因为年龄的不同,和一些矛盾的存在,在我们眼里就变成了监视,所以如果父母真的影响到了你的隐私生活,你可以和父母进行一定的沟通。作为子女,如果发现自己的父母在监视着自己,我们首先可以自己静下心来思考一下为什么?我们有自己的学业,父母也有自己的事情,他们为什么还要花时间来监视我?我们是否做过让他们伤心或难以接受的事情?想清楚这些后,可以主动冷静的和父母沟通!作为家长,关心孩子,所有的重心都是孩子,这也非常正常和理解,但我们应当给予他们正常成长的信任,给予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试探或试错!隐私,是发展出独立人格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关键因素,我相信任何父母都不愿意培养一个什么都依赖别人的孩子吧?而且,父母的一些不尊重行为可能会破坏父母与孩子之间原本亲密的关系,因为间谍行为是敌人之间的事情。
正如某些父母认为的那样,孩子并不是生下来就值得信赖的。父母对他们的信任是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争取来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一点不监视孩子的所作所为,完全放任自流又是绝对不现实的。为了使孩子健康成长,父母们不得不暗中监视孩子的行为。而这种行为一旦被孩子觉察后,又会引起孩子的抵触,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会产生更多的问题。这又使得父母更加担心孩子的举动,间谍活动会更频繁。这似乎走入了一个无法摆脱的怪圈。其实我们大可不必悲观失望,这并不是什么无法解决的问题,也就是注意观察孩子日常表现,从他们的日常举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我就是这样一个家长,宝宝去幼儿园我没事会在监控看,在家平时玩的时候,我也会默默地注视,我不称这个行为叫做监控,我觉得这是一种爱,孩子本身的控制力较差,而且对事物对错判断能力弱,有时候大人默默注视可以看看孩子哪里做的不对,哪里不好,私下对于错的再来纠正。而且大人本身有一种优越感,自己永远比孩子做的要好,其实我也在慢慢的纠正自己,有时候只要孩子不出现大的错误,他平时的玩耍,行为是一种孩子天性,我们大人不应该过多的纠正,这样会对孩子造成压力。我们大人应该和孩子共同监督共同成长。
有些大人,在孩子更小的时候,没有用心教育好陪伴好,等发现孩子有些让人不放心的时候,开始着急和生气,还出现监视孩子的动机和行为。大多是不太合适和有效的。其实,很多大人是该抓住的关键和根本没有抓好,却抓住了一些治标不治本的表面问题。很多大人教育孩子,是完全从自己的角度,按自己的想法和希望来,根本没有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他们喜欢用猫对付老鼠的方式来对待和教育孩子,你贪玩,我就要看看你是怎么个玩法,等抓住你的把柄,我不好好收拾你!这种方式,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和对抗。
孩子凭什么一定要按你的想法和希望来成长呢?你为什么把孩子控制住呢?为什么不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根据孩子的想法和特点,因势利导,用孩子喜欢的方式进行教育管理呢?你的监视和控制,永远只是外力,只是治标不治本。教育管理,一定要抓住人性管人心,一定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育之以法,管之以度。不是你要孩子怎么做,而是要通过你的教育和管理,让孩子主动改变,说,我要怎么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