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好朋友,我两一直是同学,我们关系非常好的好,无论在学校还是家里,我们都经常腻在一起,有时她在我家睡,有时我在她家睡,我们的父母都很理解我们的友谊。直到高中毕业了,她父母都是老师,经济条件很好,她就去复读了一年,我就跟我姐姐去找工作了,就这样,我们当时没手机,就一直没有联系,一年,两年,好多年过去了,我们都回不去从前的那个样子了。所以我想说环境在变化,人也在变,我们会不断的接触到新朋友,缘分很重要,工作环境也很重要。
其实并不是我们忘记了友情,很多时候可能因为身在不同的地域,身处不同的环境,身边有不同的人和事,可以谈论的话题只能停留在当初在一起时的点滴~可是啊,人们又大多是健忘的,时间越来越久远,共同的记忆越来越模糊,我曾经最爱的朋友们,不是不愿与你们联系,而是不愿让无话而谈破坏了曾经的情谊。有一句话说的特别好:很感谢你能来,不遗憾你离开--致我们曾经最亲密的朋友们。
这样的情况在现实生活当中应该很普遍。因为每一个人所处的生活、工作、学习的环境都不同。即使曾经在一起拥有同窗情谊但是,环境改变,人的内在外在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从而感觉越来越远,陌生。但是,我个人觉得,如果是真正的友情,本色依然会存在的。真正的情感依然在那里默默地、静静的守候。即使无言。但彼此默契。这就是真情。
感觉不知什么时候有了一堵墙,隔开着我们,这头的我看不见那头你的表情,你也看不见我的心情,从无话不说变成有选择地说到最后变成什么都说不出口了。不是你错了,也不是我错了,没有了共同的经历与参与感,时间的流逝把这堵墙慢慢得变得更为密不透风。当突破这堵墙需要耗费的时间成本变得过高时,曾经的好友也就变成了过客。
三观不同。三观这个高深的东东,只有真正进入社会后才会渐渐认识它的重要性。对未来的规划,对生存的态度,与人相处的尺度,自律性,名利心等等的种种,底线之内可以继续做朋友,底线之外主动疏远,你瞧不起我的循规蹈矩,我不耻于你的投机倒把,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我觉得那种感觉就是虽然不舍,却也不得不望墙兴叹,尽管不想承认,却又不得不承认能陪你走一辈子的也就是自己的另一半而已。父母会老去,好友会陌路,孩子会飞走,唯有挚爱陪着自己一起飞一起落,共同参与人生中的起起落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