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我会弄清楚,为什么从那年起,我的性格就变得很内向;2006年:我会从那时起重视英语,认认真真的学好它,不让自己将来中考后悔;2012年:我会宁可多交三万元,也要读上高中。告诉自己,再干三年,你就能上个全日制大专;2015年:我会坚持继续读“3+2”,起码等到18年,拿到“三证”后,再继续读本科;2016年:我会先读大专,而不会先参加培训,浪费那一万多元。――但是,时光不可倒退,人生不能重来。我们应当把握当下,努力做好自己。才能改变将来,活出自我。同时,你也可以想象一下:十年后、二十年后。当有一个人,问起这个问题时。你会怎么说。(那时候未来要假想的过去,就是现在自己所处的时空。)
那时候我的儿子还很小,因为工作的原因。只有三个月就上班了。一直在心里认为工作是第一位的。所以每天加班加点也没有想过换工作。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了很多年,爱人出差。儿子一直是老人给照顾的。当时是合资企业,待遇福利虽然都很不错。但制度也非常严格,忙的时候三个月没有休息过一天。甚至为了赶进度,有次大年初一就上班了。
回想当初刚出来的时候,什么也不懂,听别人说进工厂挣钱多,自己也就去了,毕竟没有什么难度,基本上是个人就行。到后来过了几年,慢慢的发现,如果还是继续在工厂行业走下去不会有什么大的改变,而且最重要的现代自动化设备替代了更多的劳动力。如果还要继续干下去,那么自己就会想父辈一样,被社会淘汰、遗忘。
回想当初刚出来的时候,什么也不懂,听别人说进工厂挣钱多,自己也就去了,毕竟没有什么难度,基本上是个人就行。到后来过了几年,慢慢的发现,如果还是继续在工厂行业走下去不会有什么大的改变,而且最重要的现代自动化设备替代了更多的劳动力。如果还要继续干下去,那么自己就会想父辈一样,被社会淘汰、遗忘。
童年,是我最想回去的年代。虽然家中初时一贫如洗,徒有四壁,偶尔碰到阴雨天,还会出现多处屋顶漏水的情况。但那时父母双亲,兄弟姐妹都健在,彼此关怀鼓励,爱护有加,其乐融融,留下我一生最美好的时光。现在,虽然也拥有属于自己的家庭,但总找不到一丝半点当年的感觉。
现在想起来,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很多时候我没有在身边,直到现在也感觉是种缺憾。孩子上托儿所,孩子上学也只有放假的时候接送过。孩子的学习也没有时间辅导,基本上每天晚上都是八九点回到家,那个时候孩子已经睡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