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想说点好的,但是又没什么好说的。如果我不会画画,也许人生中会失去些许乐趣,但也会少一些灾难吧。往久了说,今年即将20岁的我,也画了足有17个年头了,我直到现在还记得,五岁时,凭借自己的理解画出了第一幅侧脸时的喜悦。六岁画的“棒球鼠”,八岁画的“迪克猫”,九岁画的“大头鸟”,十岁画的“super boy super girl”,十一岁画的“小饭团”,十二岁画的“兔子先生”……从小到大,在我的笔下诞生了数不清的妙趣横生的角色,而我一直都记得他们的样子。画画曾给我带来的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存在着这样一个美妙的世界,而这个世界里的一草一木都为我所独有。和大多数从小画画的人一样,我的绘画启蒙也是从小学开始的。九岁时走进了人生中的第一个画室,从此画画之路也走上了正轨。小学毕业后,为了继续提高,父母把我送到了北京的一个艺考培训画室,在那里,我度过了人生中最充实的两个冬夏。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作品能选为范画挂在画室的墙上,恐怕是我画画生涯中的最高荣誉了吧,噗。要说画画带给我的最可贵的财富,就是作画时的那份沉浸感吧。这也是多年以后,直到我再也无力沉浸的时候,我才恍然大悟的,能抛弃一切杂念,心如止水地沉溺在一件事物当中,是一种多么难得的幸福。
三岁学国画,10岁开始学习素描,水粉,所有的语文书都被我涂鸦满,秉承好好学习,天天画画的精神,每学期的新语文课本特别期待的就是有没有可以借题发挥的人物或者可以涂鸦添加的插图,零花钱每天2块,我攒一周,买一本八块的漫友,屯了好几箱的漫画书,到现在都舍不得卖掉,最大的梦想就是得金龙奖,仿佛是与生俱来的,对画画有无限的热情,曾经最开心的那一天是教授对所有同学肯定我对色彩过目不忘的天赋,那一刻的仿佛整个人的未来都被点亮了,虽然现在从事的并不是绘画行业,好多人都觉得人很可惜我的天赋,可是我认为,因为懂得我有多热爱绘画,所以才会细心维护这种精神领域的纯净,那是我的另一个世界。
画画给我带来最大的收获就是在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中找到自己,获得平静。画画的时候感觉很快乐,时间也过得很快,一下子从工作和生活的焦头烂额中脱离了出来。作为一个新手妈妈,画画就是我带娃之余的放松方式。我画画的出发点也很简单,一方面不想放弃自己的爱好,另一方面也想给宝宝的成长留下点纪念,所以就开始自学素描,当然对象也很单一,就是我家小胖妞。虽然工作很忙碌,虽然带娃很辛苦,但是时间总能挤出来的,每天一到两个小时,一周左右画完一副,遇上特别忙或者特别难画的就半个月画完一副。
画画让我变的更愿意去感悟,也自信了一点。我从来没有专业的学过画画,换句话说,我对于画画的认识全部来源于小学初中零星的几节美术课,我画技特别差,大学的时候又一次心血来潮想画一个哆啦A梦、结果画出来的蓝胖子长着至尊宝的人中,舍友叫他至啦A宝 (本来想找图片娱乐一下大家,结果上人人网一看已经删掉了),可以说是画界黑洞了。我是去年偶然看了几次画展,然后开始琢磨画画这件事的,因为工作的原因,老是断断续续的。
我科班,在学画时有一点感触很深刻,就是只有当你能把对象画出来时,才能真正称得上是你了解对象了,比如看着个静物,觉得自己能画,脑子里也能想象出来它被画出来的样子,但手却跟不上,画不出来,这就说明自己还不是真的了解对象。于是不停地练,等技术达到了,想象又跑前面去了。这样一来,我发现画画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锻炼人的想象力,因为你的手一直在推着想象跑,尤其是形象思维。
画画的时候,会真正忘了时间、忘记烦恼,恍然间回过神的时候,会发现:“啊,刚刚一心只有画画那个自己,才是我最想要的样子”…于是从以前开始就每天花十五分钟画几笔。一是记录生活,我觉得画画和写字差不多,或者说画画和写字之间其实根本没有什么明显的界限,都是用线条记录故事而已;二是锻炼毅力,我觉得自己真是太没毅力了,懒骨头,所以坚持每天一张,锻炼一下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