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时候热血方刚,大家少不更事,做事很容易冲动,讲一些所谓的江湖道义,特别容易受一些古代典故如“桃园三结义”和现在武侠剧、黑帮题材等讲江湖讲情义的故事影响,动不动就两个人或几个人一起跪下对着天嗑几个头就算结义了。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大家有了家庭,不再是一个人了,要为生活为事业劳碌奔波,大家没什么时间聚一起,不能相互了解,了解了也是不很深,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经常也会带上功利心,也很难成为兄弟。
从我父亲看:年纪越大,为了家人、生活就牺牲掉了兴趣,从小到大,没有见到他给自己身心放过一天假,身边的朋友都是工作、老乡、应酬,这样的环境,存在共同利益或者你甘愿吃亏才能有一丝推心置腹的感觉,时间久了或者不在有合作了,慢慢就淡了。我小时候大家互相帮助、打闹、捉弄,互骂的真的是很好的朋友,现在被陌生人感动到的情况,只有在被服务、对方让利的情况吧。
缺乏情感基础。古人孔颖达曾说过,同门曰朋,同志曰友。说的很明白,只有共同经历过,才有成为朋友的基础。反观成年人,除了能有些共同爱好而组成的小圈子外,能谈感情的基础很薄弱,而成年人是最不轻易动感情的,所以,共事可以,感情免谈。遑论成为朋友?
年纪很小的时候相处的模式是简单的,是不掺杂什么复杂因素的,但成年后,大家互相或多或少的会有利益关系,在相处时大多会进行利益权衡,不是说这样不好,这也是现状,但这样的情况下又要要求有那种只谈感情的朋友,虽不敢说没有,但确实很难。
本身你自己是拒绝对别人敞开心扉的。而对方也是一样的。作为一个成年人听到最多的就是知人知面不知心。与人相处要留底线。该说的不该说的该做的不该做的都要认真思考后做决定。这样如果还能有交心的朋友就见了鬼了。
因为年纪大了看待问题更加现实更加全面,兴趣爱好理想在生活的压力现实面前都变得脆弱极了。成年人的游戏规则和上学时不同,成年人有更多的不能触碰的隐私和不能述说的难处,一句话七分真三分假也就变成了常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