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高三的时候,有一本选读教材,名字叫《唐诗宋词选读》。每天的晨读课我都要拿出半个小时的时间去背诵《唐诗宋词选读》里面所有的诗词。虽然这个时候课程很紧,我是文科,有很多历史意义,三个代表,宇宙真理去背,但是在这半个小时里却是我这一天里最享受的时刻,我爱诗词,享受那种韵律在自己口中游走的快感。要知道,这本选修的教材除了指定的几篇之外,其他的根本考不着,同桌问我,干嘛要浪费那么多的时间在一本选修的教程上,没用的。我合上书本,悠悠的望着她,对她说“你不懂,这是文人的情怀”。当一个人去问你做一件事情有没有用的时候,其实是在问你,你做这件事情有什么意义。而你想要回答意义的时候,你首先要定义这件事情。电影与书和音乐一样都是因为人情感的需要而产生。人的情感是优于物质需要之上的,人不会单纯因为钱而感到快乐,而是因为钱所带来的那种满足感而感到快乐。同理人也不会因电影本身感到快乐,而是为看电影获得内心一种愉悦而感到快乐。感官上的愉悦所带来的精神享受是无与伦比的,人也是靠着这个而不断激发出内心的潜力来,不断地而让整个世界和人类不停地向前推进,而这种感官的体验的阈值也不断地提高,没有止境,否则当人类能够像动物一样只是解决温饱的话,就没有前进的必要了。当有人再问你类似的问题的时候,你就告诉他,看电影可以提高整个人类的情感阈值,推动人类的发展。希望你也能和我一样,共同推进人类的进步。如果她还是不懂,你甩一甩刘海,意味深长的告诉她“你不懂,这是情怀”。
我们活在这世上,做的大部分事情,都是没用的:我们没必要去享受美食,因为简单的食物就能满足人体需求了,吃番茄就生吃,吃鸡蛋就煮熟吃,何必炒成番茄鸡蛋这样没用的菜?我们没必要去穿喜欢的衣裳,因为衣服的功能是保暖和蔽体,所以,逛街和选择衣服都是没必要的事情,那些什么个牌子的衣服,都是没用的。我们没必要去听音乐,因为音乐不会给我们带来实际的利益,你会欣赏音乐又能怎么样呢?你听那么多歌有什么用呢?这个世界上,那么多音乐大师,他们写的曲子都是没用的。我们没必要去关爱他人,因为我们都是独立的个体,关爱他人并不能一定给我们带来好处,何况现在社会碰瓷的那么多,自私一点总比大方一点有用吧?你看,我们每天都在做着没用的事,吃没用的饭菜,穿没用的衣服,听没用的音乐,看没用的电视,享受没用关爱,甚至学习没用的,也许一辈子用不到的知识,整个世界简直是太多没用的东西,哦,对了,还有很多人,养着没用的猫狗,没用的植物。然而,世界因为这些没用的东西而精彩,我们无时无刻都在享受,这些没用的东西,带给我们的快乐。 ps:如果你同学再问你,看那么多电影有什么用时,不用反驳,三个字就能回答了“爷愿意”。
《霸王别姬》里的老师傅说过一段话:“不管是什么人,他都要看戏。你看那些猪啊,狗啊,他就不看戏。你说它们是人么?它们是畜生!”审美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活动之一,而电影是借用借鉴了其他几乎所有的艺术门类之大成,而发展的到现在的一种艺术(被称为第七艺术)。下次有人再问,你可以回他说:“因为我是人。”还有我同意楼上某位的观点,电影延伸了生命的意义,它使我们将内心最深处的情感和全人类最普遍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共享出来。我们在电影里分享他人的喜悦,分担他人的苦难,普通人不必深究每部佳作到底表达了什么含义,但是我们都有相同的共鸣。
想不起是在哪里读到的了,生命只有一次,而阅读能使你体验他人的生活,看见你未曾看见的,品尝你未曾品尝的,感受你未曾感受的,所以热爱阅读的人经历的不止一次生命。这句话套用在电影上也未尝不可,我通过观影体验到了很多。看到了生命未曾见过的壮丽,品尝了生命中未曾尝过的痛苦,经历了生命中未曾经历的爱情。有的电影也许是过眼云烟,但在生命的某个阶段,我一定会想起曾经某部电影中的景象,想起它带给我的惊喜。我想看电影就是这样。
电影的发明使我们的人生延长了三倍。因为我们在里面获得了至少两倍不同的人生经验。”或许还不止三倍。和看书不同,看电影拉阔了生活的广度,看书更注重的深度吧。因为看书可以让你随时返回前面对照,或停下来思考。而电影更像是一气呵成的一个故事,大部分时间你获得的是体验,所以,看书需要的内涵更深一些,我更愿意把看书留在更后面一些。现在,就借着电影去体验更多的生活吧。
直接反问一句“看电影这么高尚的活动为什么非要有用呢?“,如果他还坚持就再回他一句”你不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