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一直拿来恶心我的一件事发生在我小学,在火车上。当时火车上的泡面很贵,我爸只给我买了一碗。按照他的说法,在我快吃完的时候,他去拿泡面碗想要喝点汤,结果我竟然护碗不让他喝,这件事让他的心哇凉哇凉的。其实,我当时根本不知道他要喝我吃剩的面汤,而是以为他要把面汤倒掉,但是我还没吃够。这件事,二十年来,每次批评我他都要翻出来恶心我。所以你能怪我认为有钱买两碗泡面一人一碗是比只有钱给孩子买一碗更伟大的父爱么?他总觉得贫穷不是耻辱不是罪恶,那种因为贫穷而自卑的心态才是值得鄙夷的,那是因为他从来不知道当我终于换新鞋了,全班女生当做新闻来参观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要是安贫乐道那么容易,为什么我们还要歌颂这样的人?所以现在,当我在离强制退学线很远的时候主动从国内top5退学的时候我感到的只是一种快感,毕竟孩子没出息不是父母的错,父母只要自己道德境界高,完全没必要因为孩子没出息在亲戚朋友面前抬不起头吧?
因为他们自己就是失败者所以指望下一代,我觉得更多的是对父母不愿改变的愤恨,他们穷的不只是物质,而是精神和思维。但是在这个全球化的今天,互联网把人与人的距离缩小到一个中微子那么大,即使是中国几千年的古老文化的熏陶,即使是这样的体制,从80后开始的人仍然在不断地觉醒,越来越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生命。而不再是父母的工具玩偶。然后冲突就来了,我并未经历过文革,也不了解。但我的直觉告诉我,这场冲突不亚于它。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每个人起点不一样,父母可能从小过着低于水平线生活,通过努力能保证一家人有房住有饭吃。对他们来说这个物质生活已经很满足。这是通过纵向比较得到的满足。年轻人没有经历过真的贫穷,发现这个世界上太多得不到的东西,太多有钱人。自己的父母太穷了。这是通过横向比较得到的不满足。我个人觉得父母没有义务尽全力满足孩子一切物质需求。不要过分要求快速回报反哺倒是真的。毕竟这个社会上生存就不容易。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就自己努力呗。
也许人们或者这个社会在支持一种价值观,那就是父母是完美的,孩子不应该嫌弃父母。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任何父母在孩子的心里,有好的部分也有坏的部分,孩子既有爱父母的情感,也有讨厌父母的情感,这都是很正常的。你对父母有任何情绪和想法都是正常的,重要的是,你能否接受你有这些想法和情绪,以及去认识这个情绪和想法对你意味着什么。一个人有任何情绪和想法,不代表一定要在现实层面付诸行动。
我不是嫌弃父母穷,而是这种贫瘠又固执的思维模式。在她眼里孩子是自己的私有物品,没有半点人格可言,欺软怕硬。心态又不好,稍微出一点事儿就吧啦吧啦感觉威胁到了生存。内心脆弱,稍有不顺就破口大骂,用所有自己能想到的最恶毒的语言攻击孩子,以达到撒气的目的。我以后还说, 我受气都是为了你,如果没有你我也不用这么辛苦赚钱,你受点气,很值……
孩子小时候,没有这个问题。父母有能力抚养孩子长大的,一旦孩子大步入社会以后,一些现实的东西就显露出父母之间的差距~经济和社会地位。密切关系着孩子们不同的未来!因此无能的父母被社会淘汰,同时也被自己的孩子厌弃。这也是孩子的悲观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