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副总裁吴军博士说“成功的道路并不像想象得那么拥挤,因为在人生的马拉松长路上,绝大部分人跑不到一半就主动退下来了。到后来,剩下的少数人不是嫌竞争对手太多,而是发愁怎样找一个同伴陪自己一同跑下去。因此,教育是一辈子的事情,笑到最后的人是一辈子接受教育的人。回过头来看,一些过去比我们读书更优秀,在起跑线上抢到了更好位置的人,早已放弃了人生的马拉松,我们能够跑得更远,仅仅是因为我们还在跑,如此而已。”急功近利不好,悲观绝望也不好。
据我观察大多数人会在本科毕业的时候就选择了不努力,少数人在坚持硕士或者博士毕业后开始不努力,更少数人能熬到走到社会上之后第一次成功,然后在第一次失败的打击之下选择了不努力。极少数在不断失败之后还能起来的人,几乎都成为了我们所熟知的名人。不瞒你说,我认识的长辈里有不少是90年代天之骄子,一时全城名声大噪风光无两,然而现在却不行了,选择放弃才是常态,不放弃是极少数。只是会沦为平庸罢了。
我在认真的深思,为什么我会对那些自己曾经说过豪气冲天的话语无动于衷,为什么我会在生活中不知不觉丧失斗志?好像是因为,我意识到了人生的艰辛社会的不公,内心麻木到没有生气,继而对生活妥协了认怂了!指望就此平淡的苟且终生!若在此期间,有所变动,有所挑战,有所机遇,都不敢尝试,不敢争取,不敢努力。对于生活总是惶恐不安,焦虑万分。殊不知自己已经被生活击败。只有打败自己才能站起来。
一方面,你的方式不对, 没有掌握好节奏。总是在过度消耗自己的精力,这样只会恶性循环。每一次通宵复习过后,只会让身体进一步厌恶书本。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每天都打渔,每天都晒网。慢慢你身体适应了一直持续努力的节奏,也就不会觉得劳累了,也就不会那么地想要放弃。
我不想说服你像绷紧的弦,不停歇地努力,如果想得太多,太累,记得放松下,干点喜欢的事情,但别忘了,记得上路,就像跑累了的汽车,需要加好油,定期保养,才能开得更远。
不努力会怎样?每天混日子,打游戏,一直打游戏,出去各种玩,一直这样玩,一天两天三天,一个月两个月……很舒服,但最后会发现,还是学习工作奋斗,比较有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