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们村有一个很会读书的姐姐,总考第一,我问她:你这么用功是为了考名牌大学吧?她又笑了笑,没回答。等我上高中,她已经考上全国名校了。后来,她交了个志同道合的男友,两人毕业后凭着努力,一两年时间就在上海买房定居了。我以为她努力读书多年考上名牌大学、买了大城市的房子后就会发展点别的爱好。可有一次和她回老家,在车上,我抱着手机看韩剧,而她依旧静静地靠着窗捧着一本书在看。我又问她:“你现在都不上学了,还这么爱读书啊?”她听了后依旧笑笑,边翻书边说:“读书的目的不光是为了升学呀,还能了解到很多有意思的事,书里的世界很奇妙的。"说罢又低头看书去了。 这番话让我有些脸红,我也读了十几载书,却没能领悟出“书的好”来。后来我开始强迫自己读书,按着网上达人分享的书单买了一堆书,开始看了起来。果然,让我发现了书里的世界确实很奇妙,尤其是小说里的情节常引得我忘了吃饭。
先阅读作者简介、前言、后记,了解书的大致内容。一本书通常有几百页,要一下了解书中内容,会花费不少时间。但如果在读之前就确定目标,阅读时先从作者简介、序言、目录、后记入手,能很快了解作者想要表达什么,从而抓住书中的重点、找到自己想要的内容。了解了大概,后面的阅读就只需把焦点放在“目的”和“问题”上,专注于自己需要的内容就行了。
真正的阅读应该是要带着目的去进行的。日本作家大岩俊之在《实用性阅读指南:把读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中就指出:在成年人的世界里,读书这一行为或多或少会带有目的性,有时候我们明明读了很多书,却还是没有彻底掌握书中的内容;有了新的灵感和见解,也没有马上付诸行动。读书是需要投入时间和金钱的,没有给自己带来改变的读书实在是一种浪费。
像我一样,默默读着,冷漠凄清又惆怅。当然是手不释卷啦,爱读书的人有两重性质。其一:幽默有趣,出口成章,能道破天机。其二:深邃有温度有厚度有涵养,慈悲而达观,面对问题,不屈不挠,坚韧不拔,温文尔雅的形容是很贴切的。喜欢读书是一种日积月累的习惯,没有人喜欢对着苍白的纸张一坐一天,主要需根据自己的兴趣取向而选择。
依稀记得是今年的四五月份吧。晚上做了一个梦,梦到整栋宿舍楼都着火了。梦中我的宿舍在三楼,我爸拉着我下到一楼。面对着火海我还想强迫我爸和我回宿舍拿课本和书。最后梦醒了,不了了之。平常看书不舍得折,都是用书签来标记看到哪的。我的书不轻易借给别人的,以前已经吃过这方面的亏了。
我就想起了许多年前的一件事。那是我和一个新“朋友”(大学学历的领导)出差安阳时发生的趣事,这位新“朋友”在路上与我聊天时,提出了他对我个人的生活态度很不理解的问题,当我用三句话回答了他的提问后,他语塞了,忽然,他大声地对我说:我现在就去买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