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章的人劝你别来ⅩX城市了,他先说了这个城市无数的不好,强调了多么不容易,多么艰辛,多么无奈。其实,有多么艰辛,他就有多大成就,有多少无奈,就有多少自豪,有多么不容易,就是告诉你他作了多少努力,有多少不好,就是有多少好。如果有一个人这样对你说,你一定听话听音,向反面理解。他说不好的时候,你一定要安慰他,说好。他一定认为你是一个善解人意的人。
这不就是“愈扬先抑”吗?是写文章的一种手法嘛!想说好,偏偏开始说不好,当你渐入他的套路时,他话锋一转,一个“但是”转到了相反方向,或者虽一直说不好,但话语中含有旁人不可企及的高度,我说不好,可你也达不到啊!所以说它是写文章的一种修辞手法,一种写作技巧,一种强调,一种蓄势。当有人当面这么和你说时,它就是一种愈扬先抑的说话技巧。
不过是吐槽,不过是宣泄一下而已。这也是诸多“对不起,我劝你别来XX”文的共通之处。这是一个网言网语和网络情绪流行的年代,前天,满瓶都是“保温杯”,昨天,变成了“流感”,今天,可能就是“对不起”,对,还有“油腻男”……翻翻你的朋友圈,有多少这样的流行文在刷屏?
只是带着生活里的无奈、焦虑和不安,对,还有那么一些傲娇、任性和不屑,大家一起吐槽,一起宣泄,一起狂欢,然后,日子刚怎么过怎么过,照例拎一枚泡着枸杞的保温杯,照例会被流感击中狼狈不堪,拼命地躲着油腻,可一不小心就要跟人家小姑娘谈人生……
看到这种“对不起,我劝你别来XX城市”标题,我是抵触的。其中,被说得最多的也就是北上广深,特别是北京和上海。凡是,都有两面性,只看一面就是不客观,不尊重事实,潜在意义上,是逃避,也是怯弱,算不得上是明智之举。
城市生活的焦虑感无处不在。它像流行病一样,可以传染。”我劝你别来”就是一种娇情的流行病,一不小心,就蔓延开。只是,这病无关紧要,喊两声罢了。而你要是将这“喊叫”当真,可就上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