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面对一个异性时完全感受不到对方的性别,或是有能力在意识中完全屏蔽掉对方的性别概念,那么两人之间确实是有可能产生纯友情的。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每个人都能够清晰的意识到自己性别与对方的性别,因此这种情况很少能发生。说不可能存在纯友谊的前提首先因为人的本质毕竟还是动物,在能够意识到对方性别与自己不同的情况下,说两种性别的动物之间存在纯友谊基本是不可能的。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别以为你穿上了马甲我就认不出你来了”,就算人穿上了衣服,掌握了知识,披上了道德,听取了规范,但他最本质的那一部分,还是动物。就算在动物前面加了“高级”两个字,他的本质依然不变。
生物学上,人被分类为人科人属人种,是一种高级动物。中国古代对人的定义是:有历史典籍,能把历史典籍当作镜子以自省的动物。总而言之,人穿上再多马甲也摆脱不了动物的称号。在雄性动物之间存在最多的是资源的争夺(包括性资源),而雌性动物做的最多的事通常是吸引雄性动物的注意,体现在人类行为中就是她们会一直试图从各方面提升自己作为“被争夺资源”的价值。在两者间没有看对眼的情况时有发生,但和没有看对眼的人谈友情,还是算了吧。
在不考虑两人是断臂或蕾丝的情况下,一个正常取向的男人无论是排斥与女性来往还是打心里愿意与女性来往(把句中的男改为女亦然),都在说明他能够清晰的感知到对方性别的存在,而是拒绝还是接受则是他自己的选择。这一种情况则是:行为可以规矩,但念头必然存在。念头是种子,种子种下去,如果有合适的气候与土壤,由一时的“纯友谊”发展为“其他关系”依然是有可能,有可能性的一切,都无法称得上是“纯洁”。
心理学对异性友谊的定义是指异性之间由于密切的社会交往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和情感联系。异性友谊从青春期开始,将贯穿一个人的一生,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个体的健康发展。但是很明显,在异性恋依旧更为普遍的社会中,由于双方性别不同,当事人所称的“纯洁的异性友谊”总是令人想入非非,这种朋友之上、恋人未满的关系在引起别人八卦的同时,也给当事者带来许多困扰。
不知道哪一期非诚勿扰我划过一眼,应该是黄菡吧,在谈这个问题,目前觉得对极了,大意分享之:异性友谊的本质和爱情是一样的,都是因为两个人互相欣赏和吸引而建立了友好的关系,而爱情就是把这种友好的关系和感情更深入的递进,友情则是止步于某一个阶段。我们无需讨论作为异性友谊的双方内心真正的想法,只看他们的行为是否越界就好。所谓发乎情,止乎礼,视为纯友谊。
所谓的纯洁男女之间的友谊那句话,无非两种情况,女生很爷们儿男生很娘们,其实吧这个是一种情况啊,也应该是能被公允的唯一情况了吧。但是这是一种极端情况,可是事实是能够做朋友必定有共同的爱好且还能够有互补,那么这种情况最多是互补当中的一个极端特列罢了,本身不具有什么代表性,最多是频率太大,是一个现象,还不能算是一个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