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的是计算机,但是这个专业是服从分配的,自己根本不喜欢,过的就是简简单单六十分万岁七十分浪费的日子。期间我自学设计,大四的时候实习做了设计助理。毕业的时候发现设计助理的工作太低了,而且因为不是专业出身,加上没有美术功底,很难在行业内立足,当初得过且过的计算机也完全无法胜任程序员的工作。于是我陷入了迷茫,很长一段时间我甚至不知道该做什么,我去肯德基打工,去做奶茶,去做眼镜销售。浑浑噩噩了一年多才想明白自己到底要做的是什么,喜欢的是什么。于是回到广州,找了个文案编辑的工作,虽然工资低,但是自己喜欢,就踏踏实实的做了下去。不到半年时间就升任了组长,带起了团队。工资也慢慢高了起来。所以也许此时此刻的你也经历着迷茫,没事,好好停下来想一下自己喜欢的,自己想做的是什么,然后再去做,因为喜欢,所以你可以进步的很快,甚至赶超一些前辈,所以加油吧。
说实话不记得了,那个时候更多的是憧憬,希望吧。有点要大显身手的感觉,认为自己还不错,终于有机会去显摆显摆了,大概的心理是这样。后来经过两年的努力,觉得自己更了不起了,现在想起来,大抵是一种不知天高地厚的样子吧,哈哈。等再大一点,吃了亏,或者发现了人外有人,慢慢才稳当点。到了现在,会是低到尘埃里的感觉,自卑也不是,就是知道了天高地厚,自我渺小的那种吧。反正现在淡定了。不过,给你一个建议不用想的太多,把握当下,做当下最好的自己,足够了。
这是一个很难忘的经历,刚刚毕业来到公司,先是一个月的军训,早上五点就得起床,一直到晚上九点半,炎炎夏日,晒掉两层皮,原来是白人,军训以后成了黑人,接下来是半年的车间实习,一天十四个小时的工作时间,真的很累很累,和我一起的一个同事累的骨折,也是刷新了我的认知,期间我还被焊接的激光把眼睛打了,睁不开眼,流泪不止,我想到过放弃,但是一想到父亲吃过的苦,我这才哪到哪,咬咬牙半年也就坚持过来了,没有什么过不去,吃过苦才能体会到什么是甜。
工作之后,压力很大,可以说是高压。一方面要处理和同事间的关系,一方面要学习工作技能。首先要快速融入新的环境,多认识同事,处理好同事之间的关系,更加有利于工作。另一方面就是学习工作技能了,多向有经验的大哥大姐请教,很有利于自己工作。在一段高压之后,我也同样适应了我的新环境,从而度过了过渡区。
说说我的经历吧,我是95后,而且读完大学已经23岁了,在毕业前的半年时间里,我先找了一个实习单位,让自己可以一边学习,一边打工,这样可以在自己正式踏入社会的时候不至于适应不了,虽然只有半年的时间,但是也让我很好的适应了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期,有条件的学生,都可以试一下这个方法。
我是参加学校招聘找的第一份工作,因为是跟很多同学一起去的,所以没怎么觉得这个过渡期难过,就这样过完实习期,然后又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找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