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帝在整部剧中感觉都是按梅长苏的节奏走,智商一般,真的是这样吗?
开头那个刺杀誉王的杀手,武功太次,刺了几剑,都被誉王躲开,还被誉王的保镖一剑杀了。誉王说肯定是太子干的。现在想想不是,很简单,太子这个人比较懦弱,也重感情,不会干这种事,如果是太子干的,或者说是谢玉瞒着太子干的,也不会派这么次的杀手,毕竟这种杀亲王这种事是超级大罪,而且手上有排名第4的高手。
那这个杀手是谁派来的?只有梁帝,
原因
1、这个杀手能够混进驿站,就很不简单;
2、梁帝其实知道谢玉跟太子一边,谢玉手下有天泉山庄,派个杀手给誉王提个醒,这个杀手只把誉王的手刺
伤了,然后就转身逃走了;
3、这样做了以后,可以投鼠忌器,谢玉也不会再派杀手。
梅长苏的开头帮北燕的一个没有背景的皇子夺嫡成功,这样的谋士千古难求,太子和誉王争先恐后的招揽,梁帝却对高赞说,正的江山其实一个江湖人物能够搅弄。似乎对梅长苏不以为然,真的如此吗,当太子倒下后,皇帝曾对靖王说,要他多拜访梅长苏,还说誉王经常去拜访。这说明梁帝其实监视梅长苏的一举一动,而且还要靖王招揽梅长苏,毕竟靖王太一根筋了,不是誉王的对手。
靖王在东宫救了郡主这件事情后,然后梁帝就开始把静嫔升至静妃,对靖王也开始重视起来,其实他感觉到了,梅长苏这个谋士在帮誉王,誉王和太子搞不好就有一个要倒台,所以他将靖王早早做个安排,让他好替补其中一个。
梁帝当年能够利用滑族璇玑公主这个隐藏boss夺嫡成功,这样的人智商绝对不低,可以说梁帝已经知道梅长苏此次进京肯定是要帮某个亲王夺嫡的,只是没想到梅长苏的身份。
其实梁帝并非无情,他一直都对晋阳长公主和林乐瑶有愧,若无愧他也不会哭着到最后对林殊说那一番话,他那番话里充满了对林殊的愧疚,也充满了对林殊之母晋阳长公主的愧疚;若对林乐瑶无愧,他何必冷落皇后多年,甚至屡屡以言氏称之,又何必把一个压根没有可能继承皇位的皇子给她扶养,不正是因为当年就是皇后就是逼死林乐瑶的主谋吗(誉王策反皇后时说的)所以说梁帝并非无情,只是皇位坐久了心变了而已。
其实除了赤焰一案,就别的来说,梁帝还算一个会治国的好皇帝了,向开头要震慑土地兼并之风的政策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而且看了这么多遍琅琊榜,我觉得吧,换成任何一个皇帝,也受不了祁王和林燮这样的,一个文武百官对齐唯命是从,一个功高震主,还经常不给皇帝面子,这无论换了谁当皇帝也受不了,同样的处境,我不相信靖王会比梁帝做的更好,他们所有人都在说梁帝冤枉忠臣,冤杀贤王,单换位思考一下,得多仁贤的皇帝受得了手底下有这么二位
蒙大统领所有说错的话都是在梅长苏面前无关痛痒的说错,唯一的例外是在请旨关押太子那里。那是他唯一一次眼看着胜利在望急功近利了,当局者迷,但即使当时真的急功近利了,包括皇帝、高湛、梅长苏在内的所有人都没有怀疑,这才是绝世高手。在赤焰蒙难时没有声张,还可以顶着一年赤焰的简历一步一步走上大统领的位置。在毫不知情初遇梅长苏时能瞒过所有人还帮梅长苏宣传,在宫门口只因为梅长苏抓了抓他的手臂就可以不着痕迹打发走景睿和言豫津,都已经效忠靖王帮着造反了在皇帝打他后身边人抱怨时还可以面不改色说皇帝做得没错等等。难怪历史上这人可以杀了新皇自己做皇帝。
我看了两遍,有一些是第二次看才发现的。还有一些两遍后依然不懂,是后来陆续在百度推送里看剧情分析才明白的。刚刚又看到霓凰因为梅长苏训练小童对付百里奇来找他,说自己处境不妙,只有依靠先生,梅长苏看她的眼神,那么坚定,那么不容置疑。但是只有一刻,就低下头去了,低声而坚定地说:“此事我一定会妥善解决的。”霓凰眼中虽有失望,却仍说不知怎么我居然会信你!作为林殊,此刻心中不知有多少话要说,多少情要诉!但作为梅长苏,却只能淡然处之,连一个眼神都要加上伪装…好心痛啊!
大概是长林军和庭生,第一部无疑是拍的每刷一遍都会看到更好的胡歌,每一次面对熟悉的人都要装作不认识的陌生戏,还有面对仇人的隐忍不动容都是超级好的戏,结尾的长林军又给第二部做了铺垫。庭生一生都在维护先生。庭生死的时候他这一生有三件幸事,其一得遇先师指导去除了他心中的怨愤,其二蒙先皇恩养,历两代明君,其三家庭和睦有两个好儿子。平章,平笙。衣冠葬王陵,遗骨归梅岭。庭生这一生维护长林军都是在维护先生。梅长苏林殊,每一次看都感动。大概最透彻的只有老阁主蔺晨了吧
九安山后,纪王见到梅长苏说不久回京,大事可定,梅长苏突然谢了纪王搭救庭生,也是一惊,这是怎么知道的?后来重看就发现,也是铺垫了好几次啊。春猎时,纪王一个镜头,视线明显看到庭生和宫羽、言豫津站在一起。后来,言豫津又说,纪王问他,庭生最近在靖王府上怎么样啊。在想想,靖王救个卫争都是一副鱼死网破的架势,年纪轻轻时他要能运筹帷幄的在那么险恶的形式下偷偷救下个遗腹子,太难了。所以,梅长苏果断猜出了纪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