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父母陪伴有父母夸奖的孩子是幸福的,自信的。像我,跟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很少,在青春期又被忽略,被苛刻要求,所以我又好强又自卑。人孤僻久了会得病的。大概是活得比较缺爱吧,所以有人对我好我就想把心都掏出来。还有就是,有意的去逃避父母。我知道他们很爱我,但我就是不想跟他们说话,也不太会交朋友。心思太敏感了,总喜欢瞎想,经常自己把自己弄得很难过。没什么人可以聊天,遇到可以说话的人就会说好多好多,有时候都会把别人说烦。 从小到大得到的认可太少,有梦想了之后自己都忍不住嘲笑自己。所以说父母的陪伴有多重要? 我本来可以不是这个样子的。
我三年级时就离家独自上学,最怕生病时独自打吊针,自己不注意看会回血,小的时候怕看到那些妈妈陪着的,自己会偷偷哭,现在我一个人自己在外边租房子住,这两天感冒了,前天晚上打完针自己在家里,忽然感觉很孤独,给弟弟打电话没人接,自己出去吃了点饭,转了一圈,走了很远,第二天跟同学说昨天出去了,同学说感冒怎么还出去,我都不敢告诉她,我觉得如果我当时再待在家里,我就要哭了,并且我初中时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应对别人的关心,感觉家长的陪伴对孩子的性格以及成长过程中心理健康是很重要的。
我在家里万千宠爱,在学校也与人友善,平日开朗活泼,段子张口就来,朋友不少,知心不少,挚友亦有。我也没有孤僻,没有自卑,没有独来独往。如果我开口,身边有很多善良的人会主动地热心地,陪在我身边, 但我真的真的很怕麻烦了别人。在我的童年,跟爸妈呆在一起时,不是牺牲了爸爸的奖金,就是得让妈妈熬夜赶工作。一个上午的公园玩乐,就连着好几天晚饭都不能一起吃。一次家长会的时间,就得让爸妈商量协调好几天。对我来说,陪伴太昂贵了。
最大的影响,大概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很小心,害怕得罪别人或者做错事,因为我从小就知道,如果错了,没有人可以帮我收拾残局,同样的,也没有人会教我改怎么做。以至于现在上班了,同事会说我实在太小心翼翼了。这种骨子里的小家子气,估计也很难改掉了。还有一点就是,不理解别人为什么天天给父母打电话,明明就没有什么好说的呀。
孩子只是一张白纸,无法自助判断发生在他身上的外界行为的合理性,尤其家长会再三灌输“要听老师的话”这种观念。如果家长没有花费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去陪伴孩子,很难知道他不在身边的时候发生过什么事,教育孩子如何保护自己更是无从谈起。小海认为,最好的爱莫过于陪伴,陪伴才是爱最好的表达方式。
所有被亲密育儿法长大的孩子,安全感一定比较强,与人的亲密度也高。因为他们在幼年就得到了妥善的对待,而幼年是人类最脆弱的时期之一。 很多父母不明白,孩子需要你陪伴的时候是非常有限的。在他需要的时候你没有陪伴他,等他懂事了,哪怕你想陪伴他,他也不需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