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学的时候,爸妈还在用BP机,后来手机开始普及,初三时我有第一台手机,是联想的。刚上高中时流行发短信,每个月订个1000条短信,动感地带拇指派,和别人发短信都一条一条地数着,但总会一会儿就用光了。高二下又开始流行飞信,总在开年级大会的时候,打开飞信疯狂地给基友发短信,刷他的屏,看着他不一会就好几百的未读信息,边偷笑边假装认真听年级大会。到了大学又开始了微信,逐渐有了3G和4G。你看现在还有谁用短信和飞信。这其中有多少年?也没有多少年。
黑白界面的手机是我眼里的奢侈品,平板电脑也还是一个抽象的词汇。渴望拥有一个可以播放音乐和视频的MP4,喜欢妈妈织的温暖毛衣。羡慕着邻家的小孩去香港游玩,以为这一座城市就是我的世界。明星只是相册里的照片,街道上是车水马龙的自行车,汽车是我最快的交通工具。有一天,我长大了。坐在动车里看着窗外飞驰的景色,飞机上俯视着这片广阔的国土,身边的路人说着不同的语言。原来,这就是我向往的未来世界。
就是这短短的几十年,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常常幻想未来世界的面貌,遗憾自己不能生活在科幻世界里。但仔细想想,就在现在,我们使用着薄薄的平板电脑,使用手机,随意进行视频通话,用手机进行无纸币支付,当面转帐汇款,扫一扫就能买东西或者获取资讯,开着电力驱动的自行车和汽车,按个按钮就能知道最新的新闻,只要对方愿意,我们就可以在随身电子地图上对其进行定位,大街上随处都是超大的屏幕播放着视频或广告。
那时看电影是奢侈消费,暑假父母才会带我去,我家附近只有上海影城一座影院,我看的第一部好莱坞大片是《真实的谎言》,走出影院被阳光拉回现实的那一刻我感到极不适应,比起电影本身,更震撼我的是美国的一切,我暗中感叹:原来发达国家是这样啊!四年级寒假,父母带我去了泰国,我成为班里第一个出国的人,我写的泰国游记被选为范文全校朗读。有次我上课说话被罚站,老师扯着大嗓门说:“你去过香港,去过泰国,这个班里已经容不下你了!”
最大的变化就是,专业被轻视,知识变得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不值钱过。互联网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东西之一,它为人类生活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而革命,一般都伴随着阶级的重组。但和互联网革命相伴随的是,专业的阶级性被打破,专业被轻视,甚至被嘲笑。互联网的出现,使得发声不再是一种专业特权,任何一个人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做出判断后,一些人以为,专业可以像发声那样容易。于是,蛮力陡生,乱象出现。
我是九五后,我认为我所经历的最惊人的改变就是智能手机的普及。我小时候还只是和一帮朋友玩一些流行的玩具悠悠球、陀螺啊什么的。最多就是偶尔玩玩电脑游戏。但现在连六七岁的小朋友都会抱着手机打王者。以前出去打的,带好钱,在街边拦,拦不到就步行。现在一部手机走天下。以前早上醒来,发发呆就起床了,现在醒来拿起手机要刷一会朋友圈、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