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爱交际,朋友不多,我喜欢自己和自己相处,去做俺喜欢做的事,失败成功都是自己一个人的事,我喜欢独自到书吧看书,到咖啡厅喝咖啡,到酒吧喝酒。而喜欢找一个幽静无人打扰的角落,冬天最好能晒到一些太阳,夏天能吹到一丝凉风,因我不喜欢空调所以也就不常去了。怕打扰了别人还容易引起纠纷。那就干脆宅在自家的"小花园"里,倒比去“吧"来的更自由惬意。书看累了赏赏花,坐的累了就起来摇头晃脑学老者吟二句诗哼二句(越剧)曲,嘴动累了,煮沸的咖啡还在冒泡呡上二口。这种情景的生活过关了,也就不喜欢和别人交流了,反而觉得自己安安静静的更让我舒心。
当一个人经历了一件事情,并看穿了这件事情,他便会对此类事情看淡,如果以交际关系而言,这可能不是什么厌世心理,而是看透以后的淡然。他们并不是不需要朋友,而是在避免某些不必要的瓜葛,不想让不必要的人和事情影响自己的内心和生活,他们对某些事情已经预料到了结果,他们经常独处,内心却并不孤单。对于某些事情,他们已经预料到了结果,也就不会去对一些人和事情劳神费力。
这种经历跟我以前很像,那时的我也是不爱说话不爱与人交谈,总是活在自己世界里,可是当有那么真正能走进你内心的朋友或者恋人,我们这种的心态会慢慢被影响被改变,我们也只是想把自己的事情分享给我们最想分享的人。可能我属于慢热型的吧,在没有朋友的时候也不会觉得怎么样,但是有了朋友会慢慢的接受,依赖。而且一旦认准,就会觉得他是我的知心朋友。我自己觉得自己很重情重义。
了解人和人性可简单概括为――“按照人们的本质去认同他们”,“设身处地认同人们”,而不要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别人,更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人首先是对自己感兴趣,而不是对你感兴趣!换句话说――一个人关注自己胜过关注你一万倍。 认识到“人们首先关心的是自己而不是你”这一点,是生活的关键所在。
受过曾经的“朋友”的伤,认为已经看透了所谓的朋友,真心付出交朋友,最后却被朋友坑得很惨,这样的例子太多了,甚至还衍生出一句俗语:朋友就是用来出卖的。虽是一句笑谈,也透露出无限的无奈和叹息。有这样经历的人,基本上会变得不相信友谊了,遇事逢场作戏,八面玲珑,却不再轻易付出真心了。
有酒有肉多朋友,危难何曾见一人,伤够了,看透了,不想在继续了,一个人的世界觉得很好想吃就吃想睡就睡,有点目标就去努力实现,对父母多尽尽孝心比什么都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