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人们只宣扬“男儿有泪不轻弹”,但却鲜少有人会记得下一句“只是未到伤心处”。传统社会开始一直就提倡“男儿当自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匹夫,最初指男性,现泛指百姓)的说法,直到一首红遍大江南北的《男人哭吧不是罪》让多少“压力山大”的男儿们“开始慢慢卸下防卫慢慢后悔慢慢流泪”,因为“男人哭吧不是罪,再强的人也有权利去疲惫!”是啊,“哭”有什么罪呢?哭乃人之常情啊,蓝瘦自然就会香菇了。
社会文化将男人驯化成“有泪不轻弹”,却“有事没事点支烟”;女人被期望为驯化为“温柔的娇弱的”,却可以被容忍“不讲理“,”作“。请问这样好吗?人格是多维的,不分男女。公认的健康人格特质自信、热情、独立、温柔、有抱负、有同情心、有领导力、有亲和力,果敢、敏感体察他人等等,更是不分男女的。男女在心理上性格上有一定差异,但这个的差异被社会文化严重夸大并误导驯化了。
现在不是都说男女平等嘛,男人哭怎么了?我是九零后单身男青年一枚,没房子没车没存款,每个月靠着微薄的收入坚持着自己心中的梦想,无形的玻璃天花板挡在我面前一脸茫然,好不容易家里介绍了个对象回去相亲对方觉得我长得太瘦了没有安全感。照这样下去,估计到我三十岁还是个找不到媳妇的单身狗,让家里的二老操碎了心。说到这,我都可怜我自己了。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从小被训练男儿有泪不轻弹,长大之后变成就算有眼泪也没得谈,可能会想哭、可能会鼻酸,但却没有好的词汇去描述自己的心酸。男人们被期待坚强,有能力,聚在一起遇到问题,往往是以解决为主,当事情没有办法解决,并不会安抚情绪,而是用喝酒或搞笑来逃避。不巧的是,感情里很多事情是只能理解不能解决。
我特别不喜欢别人用“你是男子汉你不能哭”这句话来劝男人。第一,先搞清楚他为什么哭,我能如何帮到他解决这个问题,问题解决他自然就不哭了。如果哭能让他舒服些就让他哭一会儿呗。第二,不是刘德华都唱,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男子汉不能哭这种刻板印象什么时候才能消失?第三,在亲人面前就是应该全然放松,做个真正的自己
这句话没毛病。长久以来,社会对男性的期待是「坚强、不该表现脆弱情绪」,这阻止男孩承认自身情绪,更阻碍男孩的情感发展。这也使得许多男性对于描述悲伤、脆弱,是很不自在的,很多时候,他们甚至不知道怎么形容自己的感受,或者不知道那些感受是什么。为什么男人脾气大?有一部分原因就是悲伤无处发泄,然后变成了愤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