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职业是医生,至于这件事,我觉得得从人生学谈起。每个人思想、性格、看好、七情六欲…等等都不完全一样。所以说:社会、人生是复杂的。当某些人,心小狭隘,受一点气,经一点挫折,有一点压力和委屈,就扛不住了。就想去“死”,这就是无能的表现。在这种情况下,他本人脑神经就出问题了。为了帮助他,挽救他(拯救他),我想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先查找他要死的根源,是从那里生气了,办事不托了,或工作其它压力大了…等等。和他接近,并和他聊聊闲话,或一块出去转转看看,了解一下说话和心态,对证下药。不要先进入主题,根据他的语言及表现,逐步带入他所受的伤害,免得第二次受惊、伤心。对这号病人,要有耐力,一定要温柔和谐,千万不要对抗,顺心而语,在蛮不讲理的情况下,稍微扭一下,再做解释,或即转话题。有的病人,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定要有决心和信心。
个人以为小而言之,这是个人的灵魂问题;大而言之,这是社会精神价值观的状态故障。当一个人的心死了,他对生命的价值存在就会失去信心,身体是一具空壳,心灰意冷,万事都提不取精神。对生活了然无趣,索然寡味,得过且过,对人对事漠不关心。这是有原因的精神挫折,导致心理特征。比喻生活压力过重,工作屡受委屈,爱情挫折,家庭变故,社会压力等等。这或许需要究其原因,盘根问底,对症下药。一点一点地去唤起其对生活,对生命,对人对事的热情。重燃生活的信心,需要亲人的帮助,组织的关怀,社会的温暖,大众的宽怀。对生活有热情,就会激发自信,重新点燃信心,激发勇气,力量,扭转灵魂,让心活下去,希望仍在。造化出新生命的态度崭新的姿态与状态,获取新生。
一个人的心死了,并不是说这个人死了,只是这个人的思维方式方法与常人不一样的,这个人似乎是行尸走肉,对一切问题不闻不问,只感到世间一切与已无关,人虽活着犹如死人;应当如何拯救?“解铃还须系铃人",谁给她(他)造成的心理、情感上伤害最重,还得由这个人亲自去解开"心已死"的人思想纠结,倍加关爱,生活上的无微不至呵护体贴无处不在,思想上要细致主动灵活掌握“心已死"的动态,适时安慰,只要人心诚,再坚硬的冰都是能破的。
心理见习生初学的办法:心情不好的话,可以转移话题,或者做其他事情,就好象是听音乐,看电视,外出活动(跑步、散步、打球)等,这样可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使不好的心情有所缓解把你不开心的事告诉朋友,亲人,或者可以大哭一场.同时也可以摔枕头,打沙包,不过你可是要注意发泄的对象哦!还有地点,场合,而且要适当,避免伤害到其他人。
我想应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外力,二是内因。外力嘛,一是来自“强制",例如:接受政府的改造;二是要进行人生观的教育和劝导。内因嘛,就是通过外力的作用,让其脱胎换骨,幡然悔悟,改过向善,重新做人。外力和内力,不能充分起作用,就很难挽救一颗死了的心。
心死,是一个人的主观世界崩溃。所谓心死是内心深处失去了能动性。表层的、动物性的心理活动还是有的、还存在着。要拯救一颗死亡的心、拯救一个失去动能的灵魂,首先要清楚;是什么、是在哪方面、这颗心和灵魂受到的打击、和重挫,才能有的放矢,才能针对性的施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