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岁那年,我独自在校寄宿,父母到省外做生意。一到周末,几乎全班同学都回了家,但生管登记留校的名里总有我。每天和我妈通话,虽然是每天,电话那头我妈的嘱咐永远说不完,后来毕业后我才知道,挂完电话我妈都会掉眼泪。其实我也是。政治课上有次作业是给爸妈写信,我想我的信应该是最晚才寄到的,我清楚的记得里面有句:“谢谢你们让我拥有了全世界最好的父母,我会努力成为全世界最好的你们的孩子。”去年我大学毕业了,在离爸妈很远的城市就业。和以前一样,我隐瞒起自己的所有困难,努力去知道他们的所有不顺心,希望能替他们去操心,我知道他们也是。我不觉得自己很孝顺,还不够强大到减轻他们的负担;也没有经常陪伴在身边,做做家务唠唠嗑。对父母最好的孝是什么,我觉得没法一条一条罗列出来,因为是完全发自内心的,就像是本能,对,就像是本能一样。不会刻意要去做些什么博得他们开心,但是总会自然而然设身处地替他们考虑,照顾他们感受,结果倒也真的做了许多旁人夸赞,爸妈暖心的大大小小的事。
当年不听父母的话执意嫁给了远方的老公,虽然后来得到了父母的认可,得到了父母的祝福,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父母头上渐渐增加的白发,我越来越感觉我是一个不孝的孩子。不同阶段孝都有不同的表现,但对年过半百以后的父母来说,我想陪伴是最大的孝吧。他们希望能看到自己的孩子过得很好,他们希望即使自己年龄大了孩子还像小时候那样依赖着家,他们希望每天吃饭的时候饭桌上不再只有两副碗筷。对于我来说,我能给父母的孝就是三天两头地打个电话,或者视频聊个天,放长假的时候回家陪陪父母。
最好的孝敬应该就是倾听了。倾听,说起来容易,其实做起来并不容易,有时我们会有些不耐烦,再加上他们是自己的父母,说话也就很随便。我们在外面可能都是温文尔雅的人,可面对父母的时候却像换了个人一般。大声说话,甚至吵闹,因为我们知道,父母不会责怪我们。然而,这样其实最伤父母的心,他们盼着子女回来,其实就是希望能坐在一起好好地说说话。这种交流,是他们最大的满足,也是心灵最大的慰藉,我们做儿女的必须满足他们。
孝顺必须有实质的,不是表面的,约有五样:一是饮食,二是衣服,三是起居,四是疾病,五是悦亲。孝顺父母必须解决父母实际需要,不仅在衣食住行上无虞匮乏,在生老病死上有所依靠,还要给予父母精神上的和乐,心理上的慰藉。
现在物资已经不是什么问题了,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吃穿都应该是不用愁。即使是一般的医疗,也都不是太大问题。因此,现在最大的孝顺其实就是陪伴,不仅仅是呆在身边,而是要耐心地听父母倾述。
当我们面对父母的唠叨的时候,甚至当我们感觉他们有些不可理喻的时候,我们还能心平气和地听他们说,和他们交流,我认为,这是对他们最大的尊敬,也是最大的孝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