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里有个和我很要好的女生,同桌三年,没见过她穿凉鞋。即使37度的高温,也穿着一双回力的鞋。有一次我问她,你为啥不穿凉鞋啊,不热吗。她低头脸出现一抹红霞。没回我。次日,吃完午饭,我看她来了。穿了裙子真好看。梳了两个小辫子,蹦蹦跳跳来到我旁边。无意撇到她穿了一双白色的凉鞋,无意撇到她穿了一双白色的凉鞋。“难得啊,今天穿了凉鞋。”盯着她的脚看,她脸红地告诉我,别看,“你的脚好圆啊,难怪你以前不穿凉鞋。”同桌当场脸红得就像快滴血出来,低头不说话。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见过她穿凉鞋。现在回想起来,可能她是因为我的一句话鼓起勇气穿起凉鞋的吧。也因为我的一句“打趣”深深的伤害了她。你以为的“没啥”在别人看来就是“心结”。
初中一个好哥们邀请我和其他几个同学去他家做客。我朋友平时待人彬彬有礼,我们一致认为他是个脾气特别好的人。当我们去他家的时候,看到他对待父母的态度,都吓了一跳。他妈妈满脸笑容,前前后后端茶,送水果,洗菜做饭。当菜上完了以后,朋友却忍不住大发雷霆:“妈!我不是说过,让你多做两个菜的吗?这几个菜,哪够吃!他妈妈一脸惭愧地看着他,我们几个面面相觑。后来我们关系慢慢就这么淡了。记得高中那会,因为学习压力比较大,每次回家都会因为一些小事对我妈大发雷霆,而我妈还是任劳任怨,一如既往的对我。其实很多人都是这样,面对亲人,总觉得无论说了什么都无所谓。在外面受了委屈,无法在外人面前发泄出来,就毫无顾忌地对着家人宣泄。
高一那年,参加军训。军训的饭实在是不好吃。无意中我发现,操场周围有个小栅栏,每天中午会有那么两个人去拿一袋东西。后来我也去了,发现是送餐的。当然,这种行为是不被允许的。我迫不及待地把我发现的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刚认识的几个同学,重点强调了一定不能走漏风声。始料未及的是,第二天,全班的男同学跑到“秘密基地”等候送餐,这么大阵势,自然被我们的教官发现了。我这个“始作俑者”被罚跑20圈。现在回想起来,只有泪奔两个字。
交浅言深,对人太热情和真诚。私以为交的深,自作多情,结果很容易感到被背叛了,其实人家和你根本就没你想的那么熟。友至多则无友。感觉自己和谁关系都还不错,四海之内皆朋友,其实当你那些朋友看到你和其他的人一样的一起吃饭、一起勾肩搭背、一起无所不聊时,他们心里会把你排除在“朋友”这个概念以外,因为你对谁都一样,结果你就没有朋友了,所以人真正能称之"朋友”的很少。
我们都喜欢和面带微笑、懂得为别人喝彩的人交往,因为交往起来很愉悦。不喜欢那些绷着个脸,一看就是个茬子货的人交往。但,现实是:往往那些八面玲珑的人,你求他办事,他总是笑眯眯的答应,却什么也办不成。那些不苟言笑的铁面人,你求他办事,只要他答应了,就一定能办得成。后来我才知道:第一印象,十有八九,都是不靠谱的。
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想取悦每个人,取悦领导、取悦同事,我们总是忽略自己受到的委屈,成全他人的感受,我们以为主要我们委曲求全,就会得到尊重、得到提拔。后来我们才明白:很多人会把我们的隐忍当做是窝囊,进而变本加厉的索取。反倒是我们偶尔露一下锋芒和獠牙,他们倒对我们客气起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