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之所以没有将兵权交给魏延,主要还是因为魏延的奇谋-子午谷奇谋。在第一次北伐战争中,魏延向诸葛亮提出这一设想,由魏延带领万人精锐,奇袭关中,与诸葛亮会师潼关。诸葛亮一直没有同意,因为太危险!如果将兵权交给魏延,那么魏延会不会去实施曾经一直提出的子午谷奇谋呢?多一半会。统帅亲自冒险去实施,一旦出了意外这对蜀汉无疑是灭顶之灾。其次,魏延的人品不怎么样,凭借自己的军事能力横行霸道,可以说是蜀汉最不受欢迎的人,将大军交给这样一个人,估计后勤都没有保障,后勤没保障这仗怎么打?唯一的结果就是蜀汉仅有的精锐全部叛逃到敌军,以便混口饭吃。所以,诸葛亮死后不可能将兵权交给魏延!
魏延的奇谋和诸葛亮的反驳就不背书了。诸葛亮和魏延是两种不同风格的人,而诸葛亮是领导,所以自然要听领导的了。引一发而动全身,如果采用了魏延的奇谋,若是败了也就罢了死个万把人不至于对蜀汉伤筋动骨;如果成功了,那接下来麻烦事可就更多了,而诸葛亮虽然厉害但就凭他们几个老人也撑不住啊,新人又被刘备夷陵之战全葬送了。坚持北伐是为了给蜀汉多续点命罢了,等着对面自己崩盘。诸葛亮应当是不善奇谋,正人君子大多不好赌不善赌也不会去赌。
这个子午谷奇谋,总被人说成风险大,不应采用。但是我倒是认为这是上天赐于蜀国在整个北伐过程中唯一的机会。
子午谷奇谋到底是什么?为什么称奇谋?如果是简单的抄近道攻长安怎可称奇谋。
子午谷奇谋的核心,是蜀军一万以轻装步兵高速出子午谷抵达长安,不攻长安而迅速东进,从背后夺取潼关、武关等险要,蜀军主力部队出斜谷攻略长安,并分兵迅速增援子午谷部队,坚守潼关、武关等险要,挡到魏军主力部队对关中的支援。
所谓子午谷奇谋不过是以讹传讹,魏延曾向诸葛亮请兵万人,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魏延什么时候提出过子午谷奇谋?那么多人还天天煞有介事的争的屁滚尿流。这个所谓子午谷奇谋,每一步都需要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思进行,每一步都需要百分百的好运,只要有一环有差池都会前功尽弃,魏延智勇兼备,久经战阵,作战经验丰富,怎么会提出那么幼稚的拙计?这样黑魏延也太低级了吧?
子午谷奇谋需要两个要素:1.守长安的夏侯懋必须是草包+脓包的极品废材,闻风而逃,那样才能轻易拿下长安;2.诸葛亮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拿下陇右,进而占领整个凉州,和魏延达成联合。这两个条件过于苛刻。以当时蜀国的实力,一两月要打下凉州,无疑痴人说梦。就算夏侯懋望风而逃,长安也不是久守之地。若张郃和徐晃两队骑兵合围,魏延就是白送了!
魏延只是匹夫之勇,没有像诸葛亮那样管理过大军的后勤,一般平地行军,一半以上的军人主要是保护后勤的,子午谷那个地方,速战速决是不可能的!至少一个多月的时间行军,山路崎岖,马是走不了的,靠人去搬运粮食,那后勤哪里跟得上?奇袭的目的压根就是笑话,就算你不减员,到长安城下都没有力气站起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