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不要总是在好朋友之间去揣摩对方对你到底有多好。因为这样一味的去猜疑,会把朋友推的越来越远。而对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以及互相关照是相互的,我们不要总是用抨击的语言去对待我们身边最珍贵好的朋友。
每个人都有私心,包括我们自己。不要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觉得全世界对人自己都不好,连自己都对别人有一道防守线,更何况是别人。好的关系是相互理解,而不是在一味的索取。
人性也是相互的,你对别人有多好,别人也会对你有多好。因为每个人最初的心是一致的,没有谁总是会一味的索取。
我们无法窥视别人的内心,所以往往是以换位思考的方式去考虑在同等情况下别人会怎么想?
虽然也不排除没有换位思考单纯觉得人性黑暗的家伙……
我觉得人在接受教育后,本性上大部分都没那么坏了,在受到所谓人性考验时,很大一部分都是因为各种软弱的因素的影响下才会呈现出恶的行为。
想着别人也会这么做为自己开脱什么的,人是不愿意承认自己是恶的。虽然也有很多人认为自己是恶的,但认同自己是恶的同时又会有些伤感,究其本质人总归是想站在善的那一边……
人性只能说从哪方面考虑的话是善,哪方面考虑是恶吧?
面对人性我想说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一个好人,可是在面对一些事情的时候,心里总会存在一些羁绊。可能是碍于面子或者其他网络事件的影响。不过我们要明白,善良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本领,不要被生活磨灭。
三字经里说的就很好“人之初,性本善”,一个人的好坏其实很大原因都是受到环境的影响,我们要有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守住自己的本心。
有人说人性的本质是贪婪的,自私的,也有人说,人之初性本善,而我觉得这些都不对。
对于我们这样的凡夫俗子来说,人性是不分善恶的,由我们的成长经历,以及现在所处的环境,来决定。我们或许善良,或者罪恶,这都不是真正的我们,我们只是被命运操控,随波逐流的浮萍而已。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人性中存在天生纯良的一面,只要我们在后天的学习中,不要把这一面给遮蔽了,我们就能成长为中正善良的人。
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可以向古代的圣人学习,向身边优秀的人学习。在生活中,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
人性之初,是善良的。但是会随着原生家庭的教育方式和周围环境的影响,造就不同的人性,有人还是一样善良,有人就会变恶。这也需要社会的正确引导,让人感受到社会是正义的,是充满爱的,那么自然而然就会使人向善,反之,就是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