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自己,培养自己的内心世界,对于你来说,什么是真正的舒适的安逸的生活,这些生活需要什么,然后你自己朝着这些努力就好了,别人的其他方面的特质与你的目标无关,有比你更优秀的人在你所需要的特质上比你强,与你的舒适安逸的生活也无关。在你没有达到舒适安逸的生活前,有一定的竞争心态,在你自己的领域上进步是好事,在你达到了自己的想法之后,便不需要什么过分的竞争了。我觉得我家人在这方面还不错,一生的追求就是活的安逸就好,对其他的方面,更多的钱权没什么追求,对我的影响也如此,虽然听起来有点儿不上进,但我觉得这样的生活还是很舒服的。
可以让人发自内心因为学习的快乐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可能出现,并且能够激发你对学习的兴趣,不同的人学习感知外界情况的能力不同,应试教育可能会让有的人爱上学习,也可能会让有的厌恶学习。昨天看奇葩说对薛兆丰教授的一句话印象深刻,如果这个世界不能变成你喜欢的样子,为什么不能让自己喜欢上这个世界。如果应试教育抑制了你的求知欲,那么就应该自己寻找能激发自己学习兴趣的那个点,才是最好,最优,并且成本最低的方法。
教育:一个父亲的札记(陪伴)
幼小初补课缺觉近视,体艺副课常被主课霸占,没体美乐的互动只题海语数外违孩子天性,艺术校外报高价班
高中大学选拔人才,太重记背应试,校欺凌混睡孕啃老眼高被考研挤公务,不尊重德艺技缺美乐育,职校被轻影痴教师多出象牙塔自古重文寒士多贪
教师穷死主课累死副课闲死,语数外只是工具,史地哲体美乐才是主课学校才会多男老师加薪防性侵,多元即素质语数外物化生大学再精深何必过急浮躁。
在应试教育之外的业余时间,年轻人还是要多学习一个。比如说学一点乐器啊、唱歌啊什么的跟音乐有关的东西,可以陶冶情操。多学英语以外的几门外语,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也可以预防阿尔茨海默症。总之,就是要多开拓自己的姿势面,可以极大地对冲应试教育带来的思想僵化效果。
竞争和比较几乎可以算人性的弱点了,没法消除的吧。但是这和幸福感也不是完全排斥的,是存在快乐的竞争的。到了大学,会有很多优秀的人,他们其中也会有很好很可爱的人(比如我这样的)。和他们交朋友,和他们较量,“下次一定虐你 ”,这样很可爱很快乐的竞争可以让生活充满情趣的。
竞争让彼此更好 本身没错 错的是应试教育 扼杀孩子天性中的好奇心与兴趣 孩子创造性被埋没 失去了自我 现今时代 已经不是以积累知识为核心 而是培养孩子爱的能力 创造性 热爱 自发学习能力 培养广泛兴趣爱好 为核心的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