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是种病态心理。婆婆就是这样的人,什么都往家里囤,旧报纸,我老公十几岁时候的破棉袄,木棍,坏布头,食品盒子,玻璃瓶子,用过的方便袋子,等等等等!我们家里基本是除了我们卧室别的地都是她老人家的战利品。家里楼上楼下一共就一百多平的地方,满满当当。回家一趟我就头疼一次,今年回家整顿一下,把该卖破烂的卖,改扔的扔。一下子跟老太太作下仇了。天天跟她女儿说是我容不下她了,天天在家气的要死要活的。现在我天天憋一肚子气没有地发。恨自己无能呀。要是自己有能耐再买一套房子就好了,把现在的房子就直接送她老人家放破烂得了。最后我还要强调一点,我婆婆喜欢收藏破烂,但是也喜欢变卖值钱的东西,家里以前值钱的东西,可以卖钱的东西一件没有留下来,现在留下来的都是不值钱的破烂。大家也别误会我婆婆是不是缺钱才卖宝贝的,我婆婆是口袋里没有三五千就不会出门的主。每年零花钱一万是最少的。吃喝除外。一般像80几岁的老人应该是够用的吧。
是一种过惯苦日子之后,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导致什么也不舍得扔。上了年纪的老人,绝大多数农村老人在几十年前都吃过苦,饱受生活的磨难。如果你有这样的长辈,你时常会听到他们说起过去的苦难。我外婆就是一个这样的老人,八十多岁,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生病舍不得花钱,破旧东西舍不得扔。那时只有省,尽力的省,省下来才能养活儿女和老人。经历过这样苦难生活的人,才会刻骨铭心,当年生活的印记才会牢牢的镌刻在身上,一辈子也改不掉。
什么也不舍得扔是个人的一种生活习惯,并非只是老年人这样,周围有些中青年人也有这样的。俗话说秉性难移,什么都舍不得扔的这个习惯就好象是人的性格一样,很难靠别人说服来改变的,因为改变起来会让他非常难受,象逼着做自己根本想不通、不想做的事一样难受。对有些老人来说,一只破刷子,一个旧饭铲子,如果子女硬给偷扔了换个新的,很可能让老人难过几天,好事办成坏事,因为那破旧的家什很可能她用的顺手了习惯了,所以,不要简单粗暴地好心去改变老人的生活习惯。
对我来说,是一种恋旧。我今年三十岁整。小时候的衣服都还留着。其实在我二十岁左右的时候很费解自己的父母为什么还留着我的小衣服。我爸妈就说是一种怀念。等我出嫁后,我爸妈搬新家,还是把我的衣服都带走了,当时我也感受到爸妈对我的不舍。现在爸妈身体不好了,我市场照顾他们,替他们收拾卫生,看到厨子里的衣服,我也不会再问了,只会叠好放起来,因为那对我来说并不是我的童年记忆那么简单,上面还寄托着父母的爱,所以我会真心,绝对不会扔掉。
怀旧心理,很多人在购买东西的时候,内心是对该物品是非常喜欢的,买回去后很是珍惜,不管时间过去了多久,不管东西多旧,都舍不得扔,其实这里体现的是一种崇尚节俭的美德,只要东西能用,就继续用吧。怀旧心理还刻有特别经历的印痕,比如我曾经当过兵,部队发的军用水壶、雨衣、挎包、衣物等,每样一件保存起来。还比如朋友赠送的东西,那是友谊的象征,也舍不得扔,一直保留着。
应该始终怀旧的心里,还有的是收藏癖。比如说我就比较收藏。我从年轻时就收藏许多彩信纸,明信片。还会收藏许多小物件,摆的家里挺满的。有时候自己看着多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当时那么狂热与收藏,但是已经成为心里的宝贝了,就不舍得扔了。所以就一直留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