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欢这两个人,都是非常有才情的人。但是我更喜欢仓央,“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最美的情郎。……”看看这些美诗,流传至今,还是备受大家喜欢,他向往着自由,却身不由己,但是他可以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自由自在,这也是一种“问君何能尔,而无车马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心里休憩属于自己的桃花源吧。我们是不是也要学习一下仓央的那种精神,豁达,宽仁。
相比之下,那兰若诺要比仓央嘉措幸福的多,尽管与环境有关,委婉伤感更多的是是他自身的性格所致,可仓央嘉措不同,命运安排让他不得不改变自己的人生,在世人眼中不合戒律的行径,更能突出他凄美的恋情,尽管他的一些作品被后世加以渲染而感人,我还是喜欢读他的诗作————享受300年前的那份追求一生“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的执着。那份孤独与无助世人有谁可比?
两个人都是属于那种才华横溢,内心感情丰富的多情才子,但是相比较来说我更喜欢仓央嘉措,我感觉仓央嘉措一出生就被选定为活佛,这是他没有办法改变的,他想去体验这个世界上很多美好的事情,美好的感情,在他的诗里面流露着对一切的向往,看着那么欢快,纳兰容若的诗看起来太忧伤了。
我认为是纳兰容;因为纳兰容若与仓央嘉措,一个是能骑善射的御前一等侍卫,是康熙朝大学士明珠长子,是风度翩翩的贵族公子,是风华绝代的大清第一词人;一个是西域高原受人景仰的六世达赖喇嘛,他们循着不同的人生轨迹,所以我认为还是纳兰容若。
仓央嘉措的诗歌意境优美,其作品大量地运用排比、双关和象征等艺术手法,来进行烘托和渲染作品的氛围,从而呈现给人们塑造鲜明,意象传情达意的完美艺术效果。认真读来,我们可以从中不难发现,其作品的意象之丰富性就是仓央嘉措诗歌的显著特点。
仓央嘉措的诗,体现的境界的开阔,乃至看破世间的大彻大悟,更具佛性。读起来醍醐灌顶般的顿悟,纳兰容若的诗,重要体现出的是一种婉约,悲凉有时是一种凄美,更甚一种洒脱不足的感觉。他的诗给人一种美感,相比之下,更喜欢仓央嘉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