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的必要性一是为了生孩子,想要延续自己的基因,是所有生物的本能,其他动物不结婚,但是到了发情期一样要找个异性伴侣生孩子;必要性二就是为了更容易地生存,原始社会人们为了抵抗野兽是群居生活,当人们开始有了自己的固定领地,野兽不再是太大的威胁之后,渐渐演变成家庭,家庭的组成哪怕在今天也不仅仅是婚姻中的男女双方,很多家庭还包含公婆、叔姑等,说白了也是为了效益最大化,比如住房最大化利用、亲人之间互帮互助更加便捷等。在过去,不结婚不成家一个人很难生存下去,比如以前没有适合女人的工作,那么女人如何获取生存资源?而男人一个人无法繁殖后代同时也无法兼顾工作和赡养父母,如此一来男女结婚就是最佳的解决途径。女人依靠男人的经济实力,男人需要女人生孩子、做家务、照顾老人孩子。这也是男人看中女人生物价值而女人看中男人社会价值的根本原因。也是没选择的选择,如果能有更多选择,未必每一个女人和男人都愿意步入婚姻。
三四年前有位政协委员,提议产假三年,还有人在网上提倡女人都回家生孩子,男人薪水双倍学日本,当时评论里大量女性出来反对,给老公看了他很惊讶,他以为女人会想要不工作回家享受轻松生活。开玩笑好吗,工作权是一百年来无数女性拼了命挣来的权利,自己赚钱,对自己的生活有决定权,我们等了多久啊。几千年来靠体力为主的生产力水平,让女人处在弱势地位,现在终于靠脑子了,靠沟通了,靠对人的理解了,女人终于有自主经济能力了,不用靠男人才能吃饭过日子继承财产,我们感谢时代,感谢科技进步,感谢一切推动两性平权者。不过自己有钱了,有些苦就不愿意吃了,找不到体贴爱护自己的老公,还不如跟姐妹们一起玩玩,自由自在更爽。这叫:生娃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男人没出问题,女人也没出问题,婚姻也没出问题。只是时代在进步,婚姻不再是必需品。婚姻本来就和爱情没关系,只是财产和社会势力的结合,是基于生存和共同养育后代的需要而产生的。当我们不结婚也能好好的活着,有饭吃有法律保障我们的安全,能自己养自己的孩子,婚姻就会变得越来越没必要。随着社会保障的提高,法律的完善,对育儿方面和养老方面的福利保障,婚姻率会越来越低,和其他发达国家一样。这是好事,结婚不再是强迫,而是基于自由选择。不仅能自由选择对象,也能自由选择关系方式,而不受外界胁迫。唯一需要改变的,就是我们的观念。男人和女人,也是时候停止指责对方,不要把自己不婚的选择归因于对方“自私”。这只是社会前进道路上必有的冲突罢了。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句话真的一点错都没有。谈恋爱的时候甜甜蜜蜜,两个人恨不得整天黏在一起。可是婚后呢,就会掺杂上很多世俗利益的东西,为各种的生活琐事争吵不休。百分之八十的小夫妻,结婚不到三个月就已经大战十几回合了。
更让年轻人犹豫的是,婚后的经济问题,之前单身的时候,自己挣得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不够了还有父母救济。可是自从结婚后,工资却要上缴,大家一起支配,还房贷车贷,养娃带娃,生活的质量从天上降到了尘埃里。
总之,婚姻意味着让一个孩子被迫走向成熟,让他们的担子更重,所以年轻人本能的抗拒这些。
不想结婚的人是喜欢一个人的生活,不想被打破被打扰,喜欢享受独立空间,追求独身生活。不受世俗干扰,讨厌捆绑合同制约,个人主观的主动选择,喜欢所以选择。大多数是是想结婚的,只是不愿意将就了,要求变高了,主要是如今婚姻不是必选题了,如今的人们有的选了。大多数人还是想结婚的,只是还没有遇到合适的人,宁缺毋滥也会少很多悲剧。过去的人也不是都想结婚,只是没得选,社会容不下不结婚。在不可选的情况下就是无论什么人都给配对了,造成很多不幸的家庭,并且殃及下一代。
朋友刚买了房子,50平400万,未来20年就这么安排的明明白白,消费别想了,风险不能扛了,除了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人生几乎没选择了,育儿成本更是高的我提都不想提。环境恶化动物届生育率都变低,人再怎么高级,繁衍的原动力还是动物性的,环境高压就减少生育行为是本能,择偶结婚也是生育行为,自然就少了。其实没关系的,结婚的少了就少了呗,我看到的年轻人结婚了没离婚的,感情都比老一辈好了,凑合过日子的少了,这不是好事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