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想要有一套房子的时候是在微博上看到好多自己喜欢的风格,那种一人间,一人白领小公寓,就特别心痛。不用说,文艺风,欧美风,还是性冷淡风。我真的希望有一天可以用自己的小窝。比如在老家,老家现在发展好了,各项设施也都很齐全。又或者包邮区附近总之,这辈子还是希望有一套自己的象牙塔。可以不断的去更新它,打扮它将自己的孩子一样,寄托了自己所有的梦想。虽然知道房价,很贵很遥远。一点都不现实。每次下班拥挤的地铁,花费一到两个小时回到住宿的地方都会觉得特别的无助,低头的瞬间出卖了我,深深的悲哀,觉得自己很可恶,可悲。什么都没有,说找不到自己的存在。虽然每天上下班,蝼蚁一样的人群蜂拥而至,还是觉得缺少点了什么,而且孤单,没有归属感,觉得随时会被清退。
房子要转租,周日下午约了一个女生看房。简单介绍了隔壁的室友和房屋情况,闲聊中得知她原来住的也是自如。只是前两天早晨突然被告知四天内要搬走,没有任何商量余地。自如同意赔付一个月房租,以及换房期间每天补偿100元的酒店费用,可是依然损失不小。"之前住的卧室有阳台和独立卫生间,只要2100多,现在找的房子普遍比原来贵好几百,还没有原来的好",她说到,"还不算来回搬家折腾的费用"。是啊,如果发生在我身上,起床还没来得及享受清晨的阳光,就被告知房子不能住了,限时搬走,我也会很崩溃。在外租房的人都明白一次搬家意味着什么。这位姑娘在被告知要搬走的一瞬间,一定非常希望拥有自己的房子。
我父亲从前说过,一个像样的家里面不仅要有人,还要有床和鞋柜。因为这两件东西表示这个家有生气,有人居住。而我觉得家应该有一个有二十四小时热水的浴室,因为洗澡可以让我放松,让我感受到家的温情,洗掉一身的疲惫。有点像汪峰在《春天里》的歌词:二十四小时热水的家。如今离开了家,住在离家五千公里的宿舍里,我总算明白了,我之所以会常常想家,是因为我没有一个柔软的床,像样的鞋柜,和二十四小时的热水。所以,此刻,我想有个家,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有一个可以让我歇脚,感受到温情的地方。就算父母不在身边,也能让我好好过日子的地方。里面有床,鞋柜,二十四小时热水的浴室,这就是我想要的房子。
2012年的时候,毕业刚一年,和女友异地,几个月才能见一回。那时候和三个同事租了一套二,公司组织旅游去黄山,我没去,女友就来了。大夏天的时候,顶楼靠西侧的房子,西晒把屋里晒的和蒸笼一样,女友一天要往水泥地面洒好多回水,晚上难以入睡,女友在带空调的公交车上不愿意下来,不愿回那个简单到只有一张桌一张破床的毛坯房。当时感觉太对不起她。半年后趁房价没疯长的时候买了一套二,刚交房的时候就预定了一台空调,发誓不会让女友再像当时那样挨热。现在已经有了宝宝,那样的日子也没再有过,感觉生活越来越好。感谢太太,再穷再苦也没放弃我。
小学升初中的时候,家里出了点变故,爸妈开始隔三差五吵架,最后的结果一般就是妈妈默默在角落里流眼泪,爸爸狂怒着砸东西。如果我劝架的话就连同我一起骂。那个时候我们一家蜗居在一个很小的房子里,对争端避无可避的我喜欢蜷缩在写字台下方搁腿一小方空间里,然后用椅子把我整个人挡起来,在这样的黑暗中我觉得很有安全感。那个时候希望能有自己的房子,能把伤心的妈妈接过去,告诉她住在我的房子里,没人和她吵架砸东西,很安全,我会讲很多很多的笑话,会很听她的话,让她每天都开心…
不是某一个瞬间,而是根深蒂固。还记得弟媳笑我是房迷,因为在我们的观念里,她就想着存钱做生意,我就想着存钱买房子。从小到大我家有没有房子,直到我高中毕业离开家乡都没有,从小到大租房子,无论想要什么,爸爸都是说,房子不是我们自己的,搬家不好搬,所以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想买房子的,我只知道我结婚后的第一个目标就是买房,潜意识里就是我买了房子,以后不管做什么事情,至少我还有个家,还有一个港湾,这个港湾不仅仅是爱我的家人,而是一个可以让我安心的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