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头便拜”江湖上各路的好汉,当知晓面前这个貌不惊人的黑矮胖子便是“及时雨”宋公明之后的统一动作。常言道: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再了不得的好汉,再牛哄哄的英雄,也难免不在钱的问题上犯难。宋三郎有钱,对人又极其大方,而且给钱的时候讲方法,讲艺术,给得自然而然不伤对方的自尊不说,更能让对方觉得这个哥哥端的可敬。比“嗟,来食”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既给了对方尊严,又给了对方利益,面子里子都有了,这样的好事哪里找去?(记得张麻子的理想吗?站着,还把钱挣了。)两手抓,两手都硬的宋哥哥自然是闻名天下,无往不利。
那大圣一路筋斗云,直至幽冥地界,径撞入森罗殿上,慌得那十代阎君拱手接,五方鬼判叩头迎。千株剑树皆侧,万迭刀山尽坦平。枉死城中魑魅化,奈河桥下鬼超生。正是那神光一照如天赦,黑暗陰司处处明。小说快结束时猴哥已有如此神力,神光一照如天赦,黑暗阴司处处明,看得人好生感动,那个曾经不知有人只知有己的猴子,终于成长到可以普度众生了,所以下一回回目是猿熟马驯方脱壳,功成行满见真如境界到了,西天也就到了。所以我一直认为悟空传是中二少年的视角曲解西游,原著才是一个人的真正成长。
"你是个明白人,何必自苦呢?"这话,史湘云说了林黛玉两次。她怎会不知,正因为是个明白人,所以才会自苦,也只能自苦。因为旁人也没本事为难她,她也不屑于为闲人闲事而愁苦。自然,也就只能自苦了。但凡聪明人,明白人,都会自苦,都要自苦,都只能自苦。
水浒传,“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这句是鲁智深坐化前念的一首诗,一个酒肉和尚,杀人放火一辈子,终于死前顿悟知道了“我是我”,书中描写他坐化的时候盘腿而笑,一副大师入定的模样,六合寺僧人看了好久才发现他死了,这可能就是所谓的朝闻道夕可死吧。
《红楼梦》里小红同坠儿说的一番话。因为宝玉房里的麝月她们排挤小红,同为小丫头的坠儿为小红抱不平,小红却看的透彻,只说千里搭长棚,没个不散的宴席,如今大家怎样怎样,不过三五年,便各过各的去了,谁又能守着谁一辈子呢。实在不需要为一些小事生气。
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大和尚一生喝酒吃肉快意恩仇,然人间江湖如炼狱,万丈红尘里只有漂泊。林冲走了,寺庙回不去了,袈裟于身,却救不了人。空有天下无匹的力气也不过是在人世间随波逐流而已。待到顿悟坐化时,我便是佛,佛便是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