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认识到自己的思维定势,那些在头脑中被直接否定的行为和方法,那些告诉自己:我是做不到的、我怎么可能呢?成功都不会属于我……的负面想法,其实都是习得性无助的呈现。如果有过习得性无助的思维定势,并且没有得到很好的矫正的话,一旦在锐意进取的过程中遇到挫折,我们就会退缩,甚至连试一试的勇气都不具备。经常自省,认识到自己在哪些方面具有这样的思维定势,试着去正向解读,是我们接纳自己、积极面对生活的方法。
要尝试推翻习得性无助的结论。也就是说,用行动去证明一下,原来的思维定势是没有依据的,不具备和当时当刻自己的能力相匹配的立场。to do,去做,不做永远不知道自己能做多好。最后,当我们在觉察到自己的某些思维定势并用行动推翻了这个结论的时候,我们就建立了新的信心,对于自我的认知又深入了一步,也就更愿意主动去尝试更多的改变了。那么习得性无助对我们的影响就会趋于更小。
很多孩子都是在向父母寻求帮助时屡次都没有得回应与关注,所以他们会容易陷入到习得性无助的状态中。如果要改变他们,此时就要细心的观察他们微小的求助信息,因为他们对向父母求助已经丧失信心,所以不会主动再向父母发出任何求助信息,父母只有通过观察他们的细微变化来了解分析他们的需求,给予他们及时的帮助重新树立起他们对父母的信任。
比如看问题比较片面或者不切实际,实际做起事情来就会跟现实情况发生冲突,从而导致失败。如果是这样的情况,我们就需要做事情之前多问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的关键环节我都想到了吗?有处理办法了吗?”来帮助自己在行动之前把方方面面考虑得更细致,落到实处。
爱是人重获新生最佳良方.当人陷在习得性无助中时内心最缺失的就是爱的温度。因为遇到问题没有爱自己的人来帮助;因为遇到问题没有爱自己的人来援助;因为遇到问题没有爱自己的人来分担;所以他们会陷入绝望,对人冷漠、抗拒、甚至仇恨。
当我们意识到我们处在习得性无助状态时,我们就要提醒自己,让自己为自己当前的状态,做个定位,时间定位和空间定位,也就是说我的感觉是此时此刻的,还是以往某种状态下曾经产生过的,从而影响着我现在的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