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将是我过年不回家的第四年,因为我已经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家了。承载了我童年记忆的房子住进了陌生人,我的父母也都有不可抗力不能回家乡。家乡既没有属于我的避风港,也没有我牵挂的人,我找不到回去的意义。可我最想的还是一家人团团圆圆坐在一起吃年夜饭,看春节联欢晚会。青春期时觉得这样过年特俗气,非得拉着同学去网吧开几把黑这个年才算完整。那个时候我并不知道,我所期盼的并不是游戏里的春节装备,而是离开虚拟世界后回到家有爸爸放的过年鞭炮,妈妈准备的新衣服。
我已经有三年没有过年回家了,不是我不想家,而是从珠三角城市到东北偏远农村3000多公里的距离,仅往返路程就要花上四天时间,再加上高昂的机票,走亲访友等可以预见的各种支出,算下来要用掉半年的工资。两个弟弟都在上大学,父母种地的微薄收入加上我的部分赞助,才能维持这个家庭不欠外债的体面。所以,父母和我在春节不回家这件事上,自然就容易达成共识。但是像是中秋国庆,我一般还是会回去一次的,也是老板人好,不难为我们。
如果只有我爸我妈我弟和我,哪怕我妈随便烧两个家常菜,都是过年。因为我们四个能凑齐的机会,一年也就这一次。我讨厌其他的亲戚间的任何的春节活动,极其讨厌。讨厌不熟的亲戚关心我的学业工作生活,我怎么样与你何干!呵呵了,就算我不工作,您给过一毛钱吗?我找不找对象要您费力伤神吗?请问您红包准备给我几块呢?您儿子工资高吗?您闺女嫁得好吗?您儿媳妇儿孝顺吗?您孙子是三好生吗?我就不劳您伤神啦。
睁眼撞见上海天明。微弱日光敷在楼面上,每一扇窗都是一句阖家团圆和新年快乐。我一个人躺在空旷酒店面对不说话的落地窗。一句“会耽误西雅图那边的事”,便换得家人理解的一句“那便不要回家过年了”。好些年每年过年都在期中考试,我生长的地方都习惯了没有我的新年。
在这个城市,我有自己收拾出来的窝,有自己的书桌,有自己的书架,可以用自己舒服的姿势,躺着坐着玩手机看剧,可以按照自己的习惯,晚睡早起不用将就别人,什么时候吃饭吃什么,不用被人"指点",这个地方,就是我家啊,家,心安处而已。
便是我啊。今年是工作的第二个年头,也是最难熬的时期,过年不想回家,因为我要存钱还大学学费(国家贷款的),如果回家过年我会用到一大部分钱,包括孝敬长辈,给小辈红包等等一些经济压力,我就无法一口气存到钱来真正减轻自己的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