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世界上是没有鬼的。鬼,其实是人类想象的产物。我们在想象一个事物的时候,总是习惯性的把我们自认为的它的特点、想当然的它的特点,加到这个事物上去。不论是古代的大美女,还是鬼。古代大美女(如西施)没有留下照片,只能靠文字记载来想象。想象古代美女西施的时候,总是把我们自己觉得美丽的元素加进去,最终在头脑里塑造一个美女形象。其实,每个人想象中的西施是不一样的。鬼呢,也是这样。由于鬼是可怕的,所以我们在构想鬼的时候,在用我们的想象力塑造它的时候,就会自然的把我们觉得可怕的东西加到它身上去。也就是说,鬼其实是我们恐惧的集合体,集众多恐惧于一身。你把你所有害怕的东西都集中在它身上了,你说你怕不怕它?
人在社会性的活动中,面对相似的环境,再加上生体方面(DNA)的一致性,于是进化出有共识的认知体系和观念,其中就包括一个恐惧色彩库。这个恐惧色彩库中的各种元素给人的各种感受是有共感共识的,和本能及天性等底层感知认知直接相关,具有相当的历史和地域稳定性。对于未知的事物,大脑需要一个解释,以便于在其上构造知识大厦。鬼”被从恐惧库中抽取的几种特定的恐惧元素来命名,并且跟很多恐怖的场景相关联,具有特定的恐惧色彩子集。
基本上所有鬼故事,好的鬼故事,都有一个特点,就是营造荒诞和不可理解的气氛。也就是说,人真正害怕的不是受伤,不是死亡,不是丑陋的面孔,而是荒诞和不可理解!而本质上来说,这一切都源于未知。因为你不知道已经发生了什么,将要发生什么。你处在一个完全未知的世界之中。你不能利用常理推断,逻辑变得行不通,世界的规则被颠覆。整个世界变得荒诞,难以理解。这才是产生恐惧的根源。
人的意识除了有自我意识的注意力之外,同时也会对每件事物产生”设身处地”的角色代入。所以每个人对不同的恐惧角色都赋予了不同的感情色彩。因为我们定义的鬼是可怕的,所以我们怕它;并且因为我们定义的鬼具有特定的恐怖色彩,所以那种怕和对妖怪/疾病/死亡等是不同的;还因为这种定义是关联于底层认知的,所以对于各种鬼的场景,文化不同的欧美人也会怕。
大脑的联想能力也时时刻刻在运行着(并不局限于我们在联想的时候)。鬼片看多了,遇到一个阴森的场面就会联想到更多鬼的事情,于是就更加害怕了,并且鬼的恐怖色彩集合又特定地扩大了。而随着当今的信息网络把人脑更高效地连接起来,这种文化会更快更广地传染传播。
人怕很多东西,怕饿怕穷怕生病怕被欺负怕孩子不是自己的,怕老公跟人跑了,怕年老色衰,怕蛇爬蜘蛛,怕怕怕的很多!人类怕的是那种无法掌控自己人生的无能感.鬼就是其中一个.因为未知无法掌控所以怕!因为相对于未知的鬼,我们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