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每个人的互动都是不一样的感觉,也就是说,一段互动其实是两个人共同塑造的。比如一个妻子指责老公不会关心她,其实这种“不关心”的状态妻子也有责任的,比如妻子是一个女强人,她和丈夫的交往中,很难让丈夫对她产生关心的感觉。或者一个丈夫,指责妻子太懒,也可能是丈夫太挑剔了,最后妻子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动力。如果每个人都意识到,互动中有自己的贡献,不断调整自己,而不是单方面指责别人,这个互动就会良性的发展。反之,如果只是指责别人,看不到自己其实也影响、甚至主导了互动,就是贼喊捉贼了。
在竞选演讲中。观众会对第一个演讲者的关注度最高,之后随着时间流逝,观众的注意力逐渐降低。不过若整场演讲时间过长,观众可能会完全遗忘最开始演讲者的内容。这个时候近因效应更有效,我们应该选择做最后一个演讲者,保证观众对自己的演讲内容有记忆,甚至可以指望在观众脑海里,我们的观点已经覆盖掉了前边演讲者的观点,观众投票的时间离演讲者越近,近因效应越有效。
大学的时候看到别的同学获得了某某英语比赛的二等奖,羡慕之余计划以后每天多背半小时单词。结果第二天这个想法被我直接无视过去,连半点犹豫都没。之后我开始试着把要做的事情发给自己的朋友,要她们监督我。
事情如果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事情永远都没有表面看起来简单。所有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会出错的总会出错。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在繁忙的生活中,我们太容易缩减交流的时间和内容,好把时间精力留给下一件事。可如果没有获得口头承诺就结束沟通,很容易浪费了某些成功的机会。
当自己火冒三丈时,停下来看自己,会发现自己像个憋足劲儿的气球,像滔天的巨浪,像燃烧的火焰,慢慢的你的火气会渐渐平息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