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一直是我心里的挚爱。总觉佛学的精典自己可以参透,但是一生都无法做到。因为一生都无法放下执着心的。这对于事物的过份执着是佛经中的大忌。在红尘中游走,我知我一生都无法放下,无法不去索取。我喜欢一切华美的东西,我喜欢一切可以让我舒服享乐的东西,我得不到的东西,只要我喜欢,我会一直惦念。这样的心态,既便是参透了佛学,又于事无益的。所以我说:我愚昧而顽劣!
佛教中的“佛言祖语”较之“诸子百家”思想,更加圆融而博大精深,“诸子百家”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思想基础,并没有超越人性范围,而佛教经典对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言,只是很不究竟的一部分,佛教的精神实质最终以人性的圆满超越人性而趋向佛性的无余涅般,即大觉悟、大解脱。所以,我们读诵佛教经典的重要性就越发突现。
我喜欢上佛经,是来源于父亲,每看见父亲参佛尊供,总会在旁偷笑。在记忆深处,父亲是威风凛凛挎枪的,反之做如此精细的动作,着实不解。所以在心里常笑父亲。有一次心情不好,我静静的坐在父亲的佛堂。静静的看着几尊佛,看着看着,越发的觉得威严;那自若的神态,让我不敢在痴傻的看下去。于是那一刻,我发现我喜欢上那威严而坐的佛了……
记得那年第一次去香港,拖了大半箱子的佛经回来,到了禄口机场,好像是个武警,大概是见这只箱子沉甸甸得有点可疑,让打开检查,见一只大箱子里面差不多都是佛经,武警抬头再把我看看,估计心里在嘀咕:这家伙也不像个和尚啊。是的,我不是小僧老衲,也不是在家的居士,但我真的是常常喜欢读点佛经的。
一个说法,先出家,用一生一世去证悟,开悟之后,夙慧自然就有。你引用的是南师的,南师讲过此类故事。他还有说法是有人天生看书读书就记忆特别好,学的快,是因为前生读过一辈子,其实只是回忆了而已。那么,你说你记不住,所以应该上辈子不是读书人……因此,就算有了宿命通也……
专门增强记忆力的咒语——虚空藏咒,虚空藏菩萨为三世诸佛第一辅臣,功德浩荡遍满虚空,智能无边恒沙难喻忍辱心如金刚,精进猛如疾风。持诵虚空藏咒,能助大定,加强忆力,促进心诵,每晨食前敬诵七遍或七七遍,功德无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