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其实也挺简单的啊。先说背景,和老婆同年,比老婆早工作了3年,现在每天晚上都会就工作上的问题进行沟通,一般一周会有一次超过3个小时的深度沟通。这事儿没那么难啊,虽然最开始也会有不愉快的现象发生,不过很快就拎清了啊。要确定双方的真实诉求都是啥,如果是以话题为借口,背后是情感诉求,那就别往谁对谁错的方向上去聊了,不在本题讨论范围。先把其他干扰因素摆出来排除掉,这些干扰因素聊的多一点互相都很容易清楚。比如是不是会让对方觉得你在批评她做的不对啊,觉得你在发泄情绪啊之类的。相处的时间久一点就会发现这些误解是跟人的思维方式有关,基本可穷举。限定探讨的话题目标和边界。明确这个讨论到底要解决什么目标,延展的范围,约束条件都是啥。当然,不会真的是一条条的列举的,包装话术这种技能都没练出来,请在恋爱技能上先进行提升。在探讨的过程中经常监控一下前三点是否发生了变化,随时修正话题和聊天方式即可。其实大道至简,工作或者科研中的方法适用在日常生活中就好,生活和工作在能力底层其实需求基本是一致的,没法管理好生活的,也很难管理好工作。
讲道理的时候最好别扯进来情感。更别扯进来态度(政治)。但这其实很难。当一个人对的时候,肯定洋洋得意;错的时候肯定有挫败感;被质疑并最终证明错误的时候的羞辱感,被质疑并最终证明清白时候的义愤填膺。这些情绪就是会自然的产生。人都好强,这也是好事。如果只是普通同事,别人没有责任和义务负责你自己的情绪。可情侣之间就不行。这就是矛盾的来源。情绪一不好,态度问题就来了。这个更麻烦。这方面我觉得女性是重灾区(没有性别歧视啊)。你敢否定我,怀疑我,是不是拿这个在做文章?会不会以后就受制于你了?说好的呵护关心呢?还爱不爱我?态度第一,事实第二,对于科研这就没得谈了。解决办法呢,主要是个人素质。遇事开明一点,别老纠结于自己的情绪是不是爽,要看对方的动机,是不是对自己真的好。有时候良药苦口。其次是尽量减少冲突机会。最好别在一个岗位或一个单位。在工作上谁也说不服谁,回家里能睡服也算是办法之一。
搞科研做不同课题还能互相听懂的话题,如果是比较简单的:一种可能是解决方案非常明确且唯一,不会引起争议;另一种可能则是选不同策略皆可,对结果影响并没自己想的那么大,各自按习惯的方式做就好。如果是比较难的问题,还能互相听懂且有共性到可以讨论细节的地步(因为都吵起来了),那么比起思考如何心平气和地讨论,更需要思考的难道不是为什么你俩做的课题这么相近么?相近到这种程度,是否应该考虑换个更有创新性的课题了?
年轻的情侣,大多数都不适合完全理智的讨论。有个有意思的现象,很多人在自己最亲的人面前,态度十分恶劣,反而面对陌生人彬彬有礼。情侣恰好是个很敏感的关系,十分亲密,但是和真正相濡以沫的夫妻相比,缺乏互相的包容。不只是科研讨论,其他讨论也是同理,有讨论就有争执,双方都把自己最真实的一面暴露给对方,但是人们大多数不会喜欢一个人完全真实的一面。
家里人也问过这个问题,虽然说方向都和材料粘上关系,但我家日常是他说,我听不懂,我说,他听不懂,所以学术上两个人贼心平气和,我做合成的时候,一旦玄学又战胜科学了,我们会很认真的讨论,是不是我那天穿的毛衣洗的时候多烘干了10分钟。
我现在方向主要是软件,男票是硬件,刚开始我什么都不会的时候还能跟我讲讲,到后来,基本我问他的问题到最后的结论都是他不会,后来我问他问题都是做好他不会的准备问的。





